“我是黄劲松,我为我家代言。”在淄博,这是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从电视、杂志到户外大屏幕,人们看到了深具儒雅气质的黄劲松。其实,早在十年前,作为山东黑马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的当家人,黄劲松就已被淄博业内外人士所熟知。。
作为淄博晚报的老朋友,除了儒雅的外表,理性的思维、敏锐的判断、清晰而又极具诱惑力的表达,是黄劲松留给记者的更深的印象。话题从岁末房地产企业进入“入冬取暖”模式展开,“过去十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话给了国人很深的感受。而今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似乎是更多房企的真实心态”。个性爽朗的黄劲松如是说。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已是岁末季节,眼看2014年就要过去了,各行各业纷纷进入收尾阶段,盘点各自的“收成”,黄劲松也不例外。
“从事房地产业16年,我感觉到这是形势最严峻的一年,而这种严峻的日子,好像还不可能很快过去。”他告诉记者,公司的各项任务几乎都还没有完成,而往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黄劲松意味深长地说,这种冷不像2008年的经济危机时,今年所有的实体经济大多数都觉得难,经济下行、融资困难、经营受阻、销售放缓,很多人根本看不见企业的未来。即便是今年3季度后,国家利好政策出现,解除限购限贷、甚至降息,也都没有带来好的刺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困难?作为一家专业的房地产营销机构,黄劲松和他的公司也没能置身其外。他们分析了若干资料,与往年同期做对比、找规律,但都找不到更好的答案。在黄劲松看来。今年的市场用以往的规律去判断,根本是行不通的。
“所有行业都要进入市场化”。2014年,被喻为新政元年,政治生态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整个国家都进入了调整期,国家开始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进行系统整治,这被黄劲松形容为“动大手术”。
“这样的变革,必然带来阶段性的阵痛。反腐利剑的威力、八项规定的实施,这些大的举措必将逐步成为“新常态”。面对这些变化,人们自然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包括房地产业界的老板们都绷紧了这根弦。”
黄劲松清醒地认识到,就房地产行业而言,现阶段有两大消费人群已基本丧失了。“一类是有实力、有购买力的公务人员,另一类是企业主。”第一类购买人群丧失的原因自不必多说。而对于企业主来说,“捂紧钱袋子”似乎是他们的首选。“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已经不愿让资金变为不动产,因为捉襟见肘的有限的资金流要先维持自己的企业活着。”
然而,如果将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冷清完全归咎于此,又过于片面了。“占消费主力人群的投资购房者,直接影响了刚需购房群体。”黄劲松将之视为“从众心理”,市场好的时候跟风,市场不好时,又不明原因,只好也捂紧口袋,无形中拉长了购房周期,产生“再看看、再等等”的观望心理。
这就是今年与往年截然不同的地方。
年底购房时机不错
对于何时购房才算是抓住了好时机的疑问,黄劲松说:“媒体应该提振市场信心,淄博这样一个3线城市,购房的刚需是存在的,我认为今年购房的时机还是好的,尤其是年底。”
黄劲松的推断并非没有依据。经过了今年的调整期,一般认为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向有两种趋势:要么还未见底,要么出现报复性反弹。黄劲松认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冷静心里很可能“常态化”。
当然,更应该看到市场的利好。也许有人说,未来的10年,才是房地产真正的黄金10年。对此,黄劲松客观地分析,这个“黄金”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明年的房地产行业肯定会比今年好,但报复性反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同时透露,对于刚需购房者,年底也许就是出手的好时机。根据黄劲松多年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老百姓刚需购房周期大约就是3个月,从有买房意愿到完成购房。而此时,正逢房地产开发商最难过的“年关”时刻。“业内都知道,开发商有2个年关,一个年关是12月底,这个时候是考核各房企项目负责人指标完成情况的最后时刻,所有的指标都与项目负责人的年终个人所得息息相关,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的释放出各种促销手段,促使任务目标最大限度的完成;第二个年关则是农历年,这是要给各个合作伙伴,如施工单位、供货商等付款的节点。”黄劲松表示,只要熬过这两个难关,行话说来就是“没有压力了”。他建议刚需购房群体可以看准年底的时机。
用整合的力量实现共赢
似乎是一夜之间,国内电商扎堆涉足房地产金融领域,用金融作为切入口,也许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创新,但能否解救房地产?“众筹建房”“众筹买房”等新玩法层出不穷,有人断言,房地产销售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
“当行业的发展出现问题,找不到突破口时,所有人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黄劲松冷静地分析到。互联网是新兴的东西,它排山倒海般出现在我们面前,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年初,还有人说电商不会冲击到房地产行业,因为行业的老板大多是五十岁上下的年纪,接受这种新东西还有个过程,但时机不等人,因为最终还是电商解决了渠道问题。”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微营销,黄劲松有现实的感受,过去淄博有不少网络平台找到房地产行业主,但做广告的前提都是收取广告费,而现在不同,现在的电商不收取广告费,而是通过其精准服务的特性抓住老板的心理并从中受益。
“这个时代,谁掌握了终端消费群,谁就有发言权。”黄劲松如是总结,但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抵触电商,甚至有些知名企业明确提出坚决不与电商合作。“电商毕竟不同于传统媒体,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鱼龙混杂。但不可否认电商已经来了,只是一个新事物从诞生到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
不久前,山东黑马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整合”的概念,成立了淄博异业联盟并举行了发展研讨会,受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次“试水”,黄劲松坦言“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市场的共同繁荣,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参与整合的个体必须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只有共同繁荣,才能实现共赢。
融合迈入“微时代”
11月20日,淄博晚报《微时代》创刊座谈会举行,淄博市部分知名企业负责人、知名微信社群发起人共商融合发展大计,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首度融合的“破冰”之旅,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作为受邀嘉宾之一,黄劲松也对传统媒体的主动出击和战略抉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万达的王健林与阿里巴巴的马云曾经打赌,比比看电商和实体店谁更厉害。结果不到2年,就有了结果。电商与实体店应该互相包容、接纳,而非你死我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也是如此。”黄劲松表示。在移动互联时代,实体店怎么活好?就是要进行差异化经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唯有求新求变,敢于自我革命,敢于与新媒体融合,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前几天我去深圳,刚下飞机就用手机拍了一张机场的照片,感慨离开没几年所看到的新变化。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后,原来在深圳认识的老朋友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微信,当晚就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一个微信引出了一场未曾想到的难忘的聚会。”黄劲松感慨地说,新媒体的出现,传播速度快是其优势,但也存在缺乏公信力的劣势。“几周前还是在微信上,我看到某知名演员在国外去世的消息,沉痛之余转发了此消息,谁知第二天却在报纸上看到那是个假新闻。”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必然导致生物链的另一端发生变化。“作为淄博本地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之一,淄博晚报勇于敞开胸怀,以包容的姿态拥抱新媒体,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黄劲松认为,当新媒体汹涌澎湃奔袭到来时,人们自发地寻求传统媒体去验证新媒体消息的真实性,这应该就是淄博晚报《微时代》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策划人:毕学文联合策划:刘洪霞李波外联统筹:张爱国摄影:王磊刊头设计:刘伟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