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李妍通讯员王霞)“您好,我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想对您做一项社会调查,请问您平时是坐公交还是开私家车出行……”近日,有市民接到类似电话,对方称只要协助电话调查就可获赠保险,还要求市民提供本人的姓名及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本报提醒,仅凭电话难以核实对方身份,接到此类电话需谨慎。
昨日,市民胡女士接到一个40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名北京某保险公司的员工,需要做项调查,并表示只要胡女士协助调查就可获赠为期60天的交通意外保险。在询问了是否有私家车、平时如何出行、感觉交通状况如何后,对方要求胡女士提供真实姓名以及出生年月。胡女士立刻警惕起来,对方虽然一直强调自己是正规公司的员工,只是做调查。“单纯在电话中,我没有办法核实对方真假。”胡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对方套取自己的个人信息,只能编造了一个假身份。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与胡女士有同样经历的人真不少。有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自己接到的调查电话在提问了一堆问题后,竟然索要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问是否开通网银,理由是方便理赔。记者注意到,此类电话大都以协助调查为由,让被调查者说出姓名、生日、住址、职业等信息,同时通过询问一些生活习惯,了解被调查者的经济情况。不少接到这类电话的市民表示,这些电话多是打着银行、保险等旗号,公司名称也并不为大众所熟悉,大多是外地号码或400开头电话。
随后,记者咨询了淄博高新区公安分局的民警,民警提醒市民,在接到类似电话时,首先要提高警惕,在不涉及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时,可看个人意愿选择是否配合;但当对方没有合法证件证明自己身份时,市民可拒绝提供个人相关信息,确保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新闻推荐
游淘金小镇赏牟氏庄园 小记者程玉冰(淄川区北关小学五年级二班)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