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新,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科学家通常认为创新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专家通常强调创新的技术功能实现;企业家强调创新的经济属性;政治家强调创新的精神文化属性……”昨日上午,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在淄博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在做《创新驱动发展与能力建设若干问题思考》的与会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科技创新是发达国家成长规律
穆荣平分析,世界近现代发展史表明,后发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已成为发达国家成长规律。
在十八大报告中,我国将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对于自主创新从国外先进经验看来,美国致力于清洁能源、先进车辆;英国致力于生物产业、创意产业、数字内容等;日本则致力于环境与能源、信息与通信;法国致力于生态经济和绿色化工、再生能源……
穆荣平表示,我国将于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所谓创新型国家,是创新成为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国家,表现在国家创新能力强、创新发展水平高两个方面。后发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过程,通常就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状态,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创新能力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大改变,而创新发展水平提升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创新,允许不同人理解不同
对于创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穆荣平举例说,科学家通常认为创新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专家通常强调创新的技术功能实现、企业家强调创新的经济属性、政治家强调创新的精神文化属性……综合而言,穆荣平认为创新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创造,涉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方法创新及其商业化应用与社会推广活动。
“可以说,现在企业的创新很少看高校或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和文件,而是‘观察市场\’,还是应该引领大家把研究投入聚焦国家需求。”穆荣平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要强调自主创新,强调创新方向选择为服务国家利益、强调创新过程主导为集成创新要素、强调技术能力积累为把握学习机会、强调创新收益权利为公平合理分享。“可以说,在服务国家利益情境下,自主创新就是创新。”
然而,穆荣平也认为从能力形成角度讲,创新方向选择、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条件平台和创新制度文化环境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环境等都将决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晚报记者赵瑞雪)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