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老师问,我们的杂志为何称“齐风”?《齐风》自2001年创刊,至今已13年有余了,但“齐风”二字多有引用,定不是编辑部的前辈们独创,论其渊源,我妄自揣测大概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关。《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即各地区的音乐曲调,周南、邶风、卫风、郑风等十五国风里面就有“齐风”。
引申开来,“风”是有边界的,它的边界就是它的地域性。再回到《齐风》杂志,作为齐国故地上的一份纯文学期刊,我们期望它展现出这片土地上的风景风物、风土风情,形成独树一帜的地域特征,这正是我们编者所追求的目标。
国庆前夕,淄博市10位创作成绩突出的中青年作家走乡村、串企业、访民居,从沂源瓜果飘香的杓峪村到临淄日新月异的敬仲镇,从博山蜿蜒崎岖的牛角岭到桓台芦苇摇曳的马踏湖,纵穿六个区县,感受齐地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蜕变。这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发起的采风活动,其主题就是“聚焦基层,与时代同行”,可谓新时代的“齐风行”。
风中有迷人的景——在乐疃,刚刚打落的红枣在青石路上跳跃;在杓峪,成熟的苹果正接受阳光最后的洗礼;在敬仲,羞红的石榴咧着嘴微笑。风中有可爱的人——带领村民造田引水修路致富的“愚公”书记刘宝吉,满腔热忱对待民政工作的“孺子牛”吕绪兰,大山深处给老百姓当儿当孙的农电工苏明法、李明国……行走中发现,这片土地上洋溢着勤劳风、进取风,彰显着文明风、发展风,蕴藏着崇德风、历史风。作家们把这些风采集回来,汇于笔端,于是有了我们本期的特稿——《风吹的方向》、《春风秋谷》、《乡土文化杂记》、《感动责任》、《采风记》、《敬仲墙上的风景》、《风中剪影》。
有时,我觉得自己不管是身在户外还是居于室内,始终是个采风的人,因为作为编辑要去不断寻找发现市内作者的好作品,力求每期杂志都有能吸引住读者的文章,让读者读完了还在回味,有所感、有所思。
这一期的小说部分我们只编排了一部中篇小说——《原罪》。在《时代文学》上读到它时,我忍不住给葛思绪老师打电话,大呼“这样的好小说怎么不先让自家人看看!”怎样才是一部好小说呢?葛的答案是:读者可以带着平时的心态走进来,但绝不能让读者平淡地走出去。
凭借《周村往事》、《青春检察官》等电影剧本,现在葛思绪常以剧作家的身份亮相,殊不知他首先是个出色的小说家。《原罪》讲述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人物的命运是荒诞的,对人物的刻画却又无比真实。光棍汉尚银行“占”了东京的老婆皮娟花,这在村里人看来是“鸡刨粪堆”的小事,给点钱和麦面就可以化解,可因为尚银行的愚昧天真,亲哥小虫的自私吝啬,警员马三星的贪婪市侩,以及霍所长道貌岸然的“公正”、老皮不明就里的“善良”,一步一步把银行从治安站送到警区,从警区推到派出所,从派出所送进看守所,最终以强奸论罪,判刑七年。《原罪》最触动我的是它寓意深刻的结尾——“村路上有几个结伴上学的孩子,穿着花棉袄背着破书包,脸上挂着鼻涕,蹦蹦跳跳去上学,嘴里唱着歌子——小呀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不是为做官,也不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这里面透视着一个弱势群体对他们所面对的强势群体的无声的控诉;“歌声里,路边的老楝树上,突然有数十只寒鹊喳喳喳叫,建华凝神听去,其声聒噪,其声悠扬……”无奈和沉重之中又有一丝渺茫的希望尚存。
这篇小说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不仅仅是主人公尚银行,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鲜活的,正是这些人物或愚昧或自私或贪婪的性格导致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事件是偶然的,其结果却也必然。阅读时,看到银行的命运转机一次一次地在那些小人物的推波助澜下陷入更深的泥潭,心也随着银行的遭遇下坠,合卷后心里仍有挥之不去的黯然,这就是所谓的“不能让读者平淡地走出去”吧。
散文栏目排在头题的是有令俊老师的两篇散文——《1968——从临淄当兵》及《老电影院》,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追忆自己当兵入伍时的喜悦和对老电影院的特殊情感,字里行间能看出有老师是个念旧又重情义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有老师,并向他约稿,有老师欣然同意,不久便传过这两文,以示对《齐风》这一地市级文学期刊的支持。在此,向有令峻老师表示感谢!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老前辈,他们虽年事已高,但仍然为所热爱的文艺事业兢兢业业地奔波着,陈倩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早晨上班时,我常看到陈老师站在路边等车,他现在是淄川区聊斋俚曲剧团的顾问,经常去淄川给剧团指导排演,不要任何报酬,只为一份复兴聊斋俚曲的责任和使命。在《花葩喜待绿叶扶》一文中,陈老师把聊斋俚曲比做花葩,把给予聊斋俚曲帮助和支持的艺术家们比做绿叶,简述了聊斋俚曲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过程。文中虽没有过多的笔墨书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聊斋俚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现和传承的过程并不容易。向为文艺事业鞠躬尽瘁的前辈们致敬!
其他文章不再一一介绍。本期杂志还有一个亮点的添加,就是穿插其中的文讯,如“淄博市青年作家付大伟获‘孙犁文学奖\’”、“陶安黎长篇小说《驸马之死》出版”等。希望广大文学作者能及时把出书、获奖等信息告诉我们,让大家了解淄博市文坛的新成绩、新动态。
行走在人民路上,看着枯黄的法桐叶在秋风里旋转,不禁想到:对于久居城市的我们,吃食和气候的变化似乎都不那么分明了,落叶是唯一可见的秋的象征,只有走到农村,走进乡野,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东山红了,苹果熟了,玉米进仓、麦苗生长,橙红的柿子在枝头唱着一首苍劲的歌,这是一个适合行走的季节。
而阅读,是另一种行走的方式……
新闻推荐
全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师资培训班举办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高校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