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暴发,一旦蔓延开来,势如洪水猛兽,不仅危害个体生命健康,甚至会给整个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60年来,全市疾控人始终坚守在传染病防控一线,与疯狂狰狞的病魔奋战,一次次扑灭疫情,严密监测治病原菌与重点传播渠道,从病疫笼罩的黑暗中辟出黎明,还百姓一片艳阳天。
第一时间防控,扼死传播咽喉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肆虐的结核病、麻风病、霍乱,到谈及色变的非典、禽流感、甲流,面对传染病的威胁,市疾控中心大义凌然,显出铮铮铁腕。严密监测,加强预警管理,一旦发现疫情,果断处置,严密部署,重点监测流行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病原传播渠道,迅速扼制传染病传播咽喉。
一接到疫情报告,市疾控中心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疫情核实,做好调查处置,提出控制措施,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出谋划策。卫生检验人员随时待命,样品随到随检,为疫情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及时落实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切实做好病例流调工作。举办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曾经一度疯狂肆虐的传染病在淄博市或已销声匿迹,或得到有效控制,淄博已连续20年保持传染病总发病率最低水平,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
锲而不舍服务,遏制疫情蔓延
一旦发现病情,持续跟踪监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着每一个疾控人,将防控服务想到心里,做到实处。
上世纪60和70年代,疟疾、霍乱、结核病肆虐,更严峻的是群众防治意识淡薄,给传染病防治造成巨大阻碍。遭白眼、拒之门外、不配合治疗的事情常常发生,老一辈传染病工作者热情不减,徒步跋涉,走几公里山路,入村串巷,耐心讲解,“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老一辈工作者的持之以恒,终于扭转了多种传染病肆虐的局面。
1998年长江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国家与百姓危难之际,传染病工作者主动请缨。在灾区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当地进行防疫培训、卫生宣教,实施疾病监测与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竭尽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禽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期间,疾控人将服务融入细节,落实到实处,下基层,访学校,针对高发区进行防控技能培训。热情接待咨询的群众,认真耐心地答疑解惑,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及时反馈检测结果,遇到腿脚不便的病人,尽可能提供方便。
近年来,淄博市部分地区出血热持续高发,疾控人心急如焚,积极争取省级项目支持,深入沂源、临淄等地的高发乡镇,挖掘高危人群,为其免费接种出血热疫苗15万针次,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控免疫屏障。
疾控人强化服务意识,用热情和真情消除质疑和恐惧,拉近与病人的距离,锲而不舍服务,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减轻患者病痛,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危害。
不畏艰险探索,破除防控沼泽
为发现致病原菌和传染渠道,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传染病工作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一次次破除传染病防控沼泽地带,将所有传染病防控引向良性轨道。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部分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再度肆虐,监测研究工作总是伴随不可预知的危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为摸清危险因素、传播机制、媒介生物带毒率等情况,工作者深入山区,三伏天的中午,顶着毒日头,在草丛寻找媒介生物蜱虫,它们大的像蓖麻仔,小的只有针尖那么大,一不小心裸露的皮肤就被它牢牢叮咬住,采样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几年来,工作人员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恶劣等困难,采集既往病例、健康人、宿主动物、媒介生物标本2000余份,为监测疾病抗体水平,检测动物宿主、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情况提供了有力依据。
这只是传染病防控60年历程中一个细小的片段,天花、疟疾、结核病、艾滋病……市疾控中心历尽艰辛,突破一个个空白区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第一手资料。
传染病防控工作没有捷径,一代代淄博疾控人凭借愚公移山的毅力和执著,消灭了一座座疾病大山,消除疫情威胁,为全市450万淄博民众筑起了钢铁般坚实的健康防线。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