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有序的手术室内,大夫们戴上“3D墨镜”,两位执刀医生手扶机械臂,抬眼观察显示屏上病人腹腔内的情况。不同以往的是,在这个标有“3DHD”的显示屏上,腹腔脏器、血管层次分明,犹如在看3D电影。
这是日前记者在临淄区人民医院胃肠科手术室,见证一名直肠癌患者实施3D腹腔镜手术的一幕。
3D高清:
让医生更“身临其境”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实施,给外科学界带来深远变化。因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腹腔镜手术渐成病人第一选择,被誉为最具人性关怀的“钥匙孔”手术。
而新兴的3D腹腔镜手术,是腹腔镜手术的又一巨大进步。它是利用偏振光的原理,实时产生立体图像,使术者操作器械时有了立体方位感觉。实际上是利用在患者体内的腹腔镜镜头包含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小镜头,各自拍下腔内图像,再通过各自的显示设备把两个角度的图像同步放映,使有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模糊不清的。而使用偏振眼镜观看,左眼只能看到左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这样组合起来就会看到立体影像,清晰而层次分明,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立体可视:
将“钥匙孔”风险降至最小
传统腹腔镜虽然创口极小,有的甚至只有2毫米,但新问题接踵而来:在二维屏幕上,原本有前后关系的器官、组织、血管呈现在同一平面上,通过机械臂操作的医生容易感觉疲劳,还可能“走错路”或“对接不准”。
“出现错位,意味着可能增加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增加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临淄区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王效明告诉记者:“人体本就是一个三维世界,而3D腹腔镜技术则是在最小创口基础上还原体内的三维世界。”
国际医学界有观点认为,3D高清效果让手术医生更好地观察到精细的血管结构,以及这些结构里的血管搏动,并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识别,从而更大限度地减少意外损伤血管的风险。此外,它也为实现更复杂的手术提供硬件准备,包括涉及肝脏、胃、胰腺等部位的手术。
预防“误切”:
开启肿瘤根治新时代
“3D腹腔镜的三维高清显示系统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缺点,为肿瘤根治开启了新时代。”把3D腹腔镜引入临淄区人民医院,并成功主刀十几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淄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于刚日前告诉记者。
3D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解剖清晰、层次分明。减少医生的手术强度,让手术更精准,有效预防“误切”、“多切”。“通过在临淄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心外科实施3D腔镜手术20余例,我们体会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往往较传统手术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视野,更加充分的显露,而且具有放大作用,相当于医生的眼睛进入了患者体内,可以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有病变的部位,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及重建。从而保护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于刚进一步诠释。
据悉,目前将3D腹腔镜成熟应用于临床的,临淄区人民医院是省内少数几家医院之一。而其优越的视觉效果,更精准的手术操作,更少的并发症,更高的安全性,必将引领临床医学的新一轮可视化发展趋势,为更多患者送去人性关怀。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