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这里办事,找不找领导一个样,跑不跑处室一个样,有没有熟人一个样,权力有清单办事更透明。”日前,记者到淄川区交通运输局采访政务公开情况时,淄川区驰程运输有限公司经理谢成才办完道路运输审批业务后感慨地说道。这是淄川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以来取得成效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悉,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从去年3月份开始,淄川区由区纪委、区法制局牵头就着手清理行政职权,探索建立以“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收费清单”为一体的系列清单制度。该做法于2013年4月7日得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肯定。
让权力有了“身份证”
“权力清单”让权力有了身份证。这张“身份证”其实就是按照统一格式、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要求,对行政权力进行统一编码,并同步编制办事流程图,优化审批流程,细化自由裁量权基准。这些编制了“身份证”和流程图的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监督及其他行政权力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即9+X),进一步推进“确权”、“量权”、“问权”、“绘权”、“亮权”和“督权”的落实,确保权力得到规范运行和有效监督。通过梳理清理,区编办审核,区政府共确认各类行政执法职权事项5504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210项、行政处罚4727项、行政强制112项、行政征收20项、行政给付7项、行政裁决6项、行政确认60项、行政奖励10项、行政监督154项、其他行政权力198项。目前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2项。
“开展行政职权梳理,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了行政权力依法行使、透明运行,再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将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淄川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孙兆兴对记者说。
让企业知晓“哪些不能做”
“权力清单”是让社会各界知道政府部门有哪些权力,而“负面清单”是让企业明白“哪些不能做”,也就是明确非禁止即准入的原则,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壁垒,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目前,该区已明确“负面清单”中除了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外,还将高污染、高耗能、过剩产能、项目投资强度、危险化学品、总体规划、不符合其他法律法规要求等7大类列入禁止或限制投资的项目。
“公布‘负面清单\’,让项目单位一看就能明白什么项目不能上,什么项目限制上,对全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保障作用。”淄川区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永说。
让涉企收费“一目了然”
在建立前两份清单的同时,淄川区去年4月还列出了“收费清单”,让涉企收费一目了然。该区整理编辑了《淄川区现行涉企收费项目清单》,共收录了26个收费系统(部门)的涉企收费项目,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进一步加强了涉企收费管理,规范了收费行为,提高了收费管理工作透明度。
“三份清单一张网”,这是淄川区去年以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动作。“建立‘三份清单\’,看似给政府权力加上了一道‘紧箍咒\’,但实际上政府更是受益者。通过‘晒清单\’,既是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更是让社会各界看到了政府深化行政职能改革的信心,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决心,将更好地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淄川区委常委、副区长李边疆向记者说。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