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
■书画赏读
欣然阅读《老鹤清声》淄博五人书画展作品集,顿生谨敬文化传统之情。书法艺术,中华文化瑰宝也。书法之美,汉字之精,书艺之韵,书法的确博大精深,为古今世人所珍视。而究其美学价值,当推传统书法之内涵。历代书家刻苦磨练于笔墨,数千年书法精华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质韵。现代人书法作品,往往离开了正宗传统,忽视了传统根基,无从谈及书法之美、之精、之韵,至若狂怪低俗之作,则难称为书法作品。
以此而论,路长存、侯宇爽、王颜山,王行宏、王法颜五位先生的书法作品,其美其精其韵,充分体现了坚持传统书法、谨敬传统书法,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繁荣书法艺术的正确理念和艺术实践,这对引领淄博市书坛沿着健康正确的艺术之路奋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老鹤清声》之前,笔者曾有幸观赏过五人书画作品展,件件精彩;而拜读《老鹤清声》之后,更感到五人书法传统韵味浓郁,如入芝兰之室,馨香怡人,边读边思,浮想联翩,不知今夕是何年!
斯集作品展示,系按作者年龄顺序,故我之文也依此而叙。
博山乡友路长存先生游刃于笔墨生涯数十年,本乎传统,早立根基,以潜沉磨砺之志,坚守清苦,书法大成。其书作四体皆佳,尤精行篆,笔势深沉淳厚,金石味浓而富神韵,给人以既能触天际、又接地气之感,传统技法之精之准,或楷或隶,或篆或行,诸多作品足见。试想,如无深厚传统之功底与学养之深积,何以达此炉火纯青之工?
侯老宇爽系淄博市知名楷书大家,30年前笔者即与其有翰墨之交,那时其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忙里偷闲,把全部精力投入于书法艺术之中,春花秋月,晨曦薄暮,先生珍惜韶阳,惜时如金,笔耕不辍,埋头临创,尤精赵体,其楷书中正平和,端肃精爽,秀丽隽永,意趣清朗,颇富风韵。读其作品,如吟唐诗宋词,赏元曲明画,观美人倩姿,情景交融,堪为高雅艺术享受,其乐无穷。
乡友王君颜山之书法早为同道所赞誉,其深厚的传统书法基础,令四体俱佳,特擅隶书,兼作楷行。其书风端正大雅,温润敦厚,既见文人俊逸气质,又有学士书人之韵致。因其饱读诗文,书外功夫深厚,赋诗填词,使其书法弥漫儒雅气质。读其书法作品,顿感翰墨飘香,淑气袭人,文人风骨而出,一派学术气氛,令人敬佩。
王君行宏先生早年从政,于繁冗政务之余,常年沉浸于笔墨生涯之中,仍与青少时代坚持习书一样,勤于笔耕,挥汗不止,已近古稀又肆力写意花鸟,且爱诗词创作,因而其作品诗书画皆佳,其纯朴天真之气息,达观豁然之气概,令人惊其大方,仰其恢弘,可见书画艺术如无根基,何以达到如此气魄?
王君法颜先生长期的军旅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固的传统书法基础。其专攻颜体数十年,立于颜书而又创新,精于变体,注重笔势,心气宏阔,布图大气,故其所书作品既有颜书敦厚朴实、雄浑大雅之气概,又有奇异多变、苍劲壮观之韵律,力透纸背,精魂足见,具有倾山倒海之势,令人读后为之震憾,激人奋进,书法艺术之魅力,由此可见。
五位著名书法家之佳作,源于传统,尊重古人,步古人书法之痕,创一代书法新风,故其书法特点鲜明,各有风情,但都具有自己的特质,独赋神韵。故笔者深感高山起于累石,大海源于溪流,璀璨的中华书法艺术根植于传统,来自古人书法技法的提炼,来自历代书法精华的凝聚,不论哪种书体,脱离传统,抛弃根基,宛如无源之水,无土之丘!以空中楼阁之势,用狂悖虚浮之心,是学不好书法艺术的。正如古人所言:习楷“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廊庙;草则腾龙起风,振迅笔力,脱颖毫举,终不失真。”
通过赏读《老鹤清声》,参观五人书画展览,给人之重要启示,即从事书法艺术如无传统之功力,难有精进之望。此说当不过分。所以诸多观众参观五人书画展、读罢《老鹤清声》后,无不赞誉有加,感慨万千,说:这五人书画展代表了淄博书法的最高水平,是多年来少有的一次书法精英聚会,值得祝贺而珍藏于淄博书坛的发展历史中。
显而易见,这次五人书法展的举办,《老鹤清声》的出版,其欣赏价值、引领价值和指导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赏的。纵观淄博市书坛,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民间书法团体的积极引导,数以千百计的专业书家和业余书法爱好者正遵古训,重传统,在坚持传统的同時,勇于创新,势头喜人。然而急功近利,浮躁风气,无视书法传统,生造变体,奇形怪状之书作也常有存在,并有误导之敝端,直接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鉴于此,五人书法展的举办及《老鹤清声》的出版具有引导性、指导性,意义深远。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