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我画聊斋全图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9-04 05:18   https://www.yybnet.net/

□于受万

聊斋是一部经典奇书,其内容天上地下、阴间阳间、神鬼狐妖、儒家、道家、佛家等,包罗万象,极为宽泛。作者蒲松龄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宗,以怪异、恐怖和爱情牵动读者,合情合理地将人性人情加进去,潜移默化地发扬光大着构成和谐社会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性睿智。其所采用的古文体手法,则是精妙无比,前无古人,洋溢着熠熠的文采,“感天地,泣鬼神”,感动着古来无数读书人。我本人深爱此书,一生受益。

我出生于牟平一个有文化的村庄,据县志载该村于家在清代出过十七位进士。我祖上几代行医,父亲有文化,是村里教书先生,写一手好字,父亲讲故事的方法是看着古书直接口译,有滋有味,娓娓动听。这些书多为三言两拍、《古文观止》、《太平广记》、《搜神记》之类,还有聊斋。聊斋故事,许多上年纪的长者会讲,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们邻居纪财爷讲《尸变》:女尸从灵床上爬起来,走到炕前,将炕上睡着的三个住客吹死,之后,剩下那位惊骇已极,猛力破窗而逃,“后脊梁被窗棂划出三道大‘仑屯\’(牟平方言高起来的伤痕)”。我从此心里有了鬼的概念,晚上走路不敢往后看,生怕有鬼追上来。回忆起当时他们讲聊斋的言容笑貌依然记忆尤深。

文革期间我已从事文化馆美术工作,当时所馆藏的绝大多数中外小说被定为毒草,封存起来不许看,所幸聊斋以反封建为名未被禁止。由此,聊斋成为我置之床头反复阅读之书。

后来,我有幸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蒲松龄故里淄博。这里有一大批聊斋学者和爱好者。在这种氛围之中,切磋,交流,与聊斋的结缘益深,不由不萌生从绘画的角度创作这部经典著作的愿望。

在画聊斋草图阶段,如前所述,由于长期研究和阅读聊斋,对聊斋已有心里定式,又因我一生都在不停地进行人物画创作,故而,形象思维来的快,创作灵感也频频迸发。看一篇画一篇,没有多久就完成了全部构思草图。而将草图画成正稿费时较长,画画停停,拖了六年之久。

画正稿虽然拖的时间长,而画的过程却异常顺利,本以为如此家喻户晓的经典、如此浩繁古怪的内容,实为一项严肃的人文工程,为其五百篇配图,需要呕心沥血,甚至做了可能会减寿的准备。令我未曾料到的是,有了草图之后,画正稿的过程并没有预想的那么艰难。在创作过程中,竟然是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处于“静极生慧”的状态,就像是在按照蒲老先生的思路,与聊斋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笔笔与其咬在一起。偶尔停下手中的叶筋笔,惊奇地发现竟然连心跳和呼吸都感觉不到了。

由此我推想蒲留仙老先生在创作聊斋之际,也一定是与聊斋人物故事的喜怒哀乐相融合,处于高度惬意之中,这在他自序中的“遄飞逸兴”、“永托旷怀”之语已经露出端倪。故而,直到《全图本新绘图聊斋志异》完成出版,我的身心依然健旺,有人说这是“蒲留仙老先生的神灵在暗中护佑你”。

《聊斋志异》行世的版本很多,我用的是蒲松龄研究会研究员盛伟先生注释的“康生本”,据说这是当今最全的一种,488篇正文3篇附文,共491篇,每篇都画,共画505图。画在32×23公分的册页上,共22册,展开162米长。虽然没有一幅是重画的,可修改加工超过了二十遍之多。为了这部经典,我应该是追求着自己能力所及的尽善尽美。

至于这部全图所采用的形式手法,我的基本思路是“画给现代人看”。用浪漫写实的手法把人性人情强调出来,把人体美加进去,从现代人的视角,让多数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喜欢。让现代读者通过画面美感去领略这部世界名著的风采。

大约在完成这部全图三分之一许,由蒲松龄研究会于2010年,组织了部分著名蒲松龄研究专家参加的“于受万聊斋作品研讨会”,受到了专家们的鼓励,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

这部全图完成之后,请郭能勇先生配以缩文,孙佰钧、张智娟等进行封面和版式的设计制作,终于在2013年将电子版交由新华出版社印行。同年12月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了首发式和作品展。

首发式和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由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王志纯先生主持,省市和在京的部分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当我向来宾介绍前来参加开幕式的两位蒲松龄后裔蒲长城(国家质检局副局长)和蒲章俊(蒲松龄纪念馆名誉馆长)时,开幕式的全体来宾异常兴奋,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举行了专家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在京美术理论家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镛先生说:“我觉得于受万先生创作的全绘本聊斋志异非常难能可贵,属于一个空前的杰构”,“画家的想象力很奇特、很丰富,也很难得。”陈醉先生说:“哎呀,我真是吃了一惊,现在居然还有画的这么好的聊斋图。”“进入这样一种境界,才能拿出这样好的作品,这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和典范。”李一先生说:“蒲松龄是写鬼写妖入木三分,于先生是画鬼画妖活灵活现。”中国国家画院的高天民先生说:“于先生人、山、花,不仅兼而且擅,擅是很难的,非常难得。”王平先生说:“于先生确实是大导演,更多的把我们带进聊斋阅读的场景里面去了”,“这套画超越了以前对狐鬼的理解,把人性加进去了,有很多社会情理加在里面,看了这些画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使我兴奋不已的是评论家们对我创造的新技法“写意性工笔画”的肯定。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刘龙庭先生说:“我很欣赏他的写意性工笔画,丰富,生动。有的画面好像能听到里面人的声音,仿佛能感觉到有些神仙老头深夜交谈的情景。”“这种方式在工笔画千篇一律的情况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画坛上独占一席,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和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为本书题写了封面和扉页书名,冯远、卢禹舜等著名画家学者写了题词。

《全图本新绘图聊斋志异》在全国发行之后,又陆续收到了方成、贾浩义、柯文辉等前辈、专家和著名学者的评赞,这里不再一一转述。我感谢他们。

新闻推荐

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来淄巡访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镜头下的长寿之美2014-09-05 18:46
猜你喜欢:
评论:(我画聊斋全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