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红升先生近影
包豪斯的大师
魏玛皇宫博物馆
教室,为了达到采光要求,这个古典建筑加了当时也是包豪斯首创的玻璃幕墙。
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
教学楼里经典的旋转楼梯
包豪斯位于魏玛的教学本部
图书馆广场前的“椅子”
这桩简洁的别墅是教师的住宅,在古典建筑的映衬之下,被当时的保守派看作怪物。
魏玛城市标志歌德与席勒雕像
仲秋时节,瓜果飘香。
淄博这座城市也在秋高气爽中收获着别样的喜悦。
记者获悉,由中德工业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主办,德国标恒设计、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承办的“德国包豪斯的传承与实践——淄博新工业创新实践成果展”,即将于中秋节前的9月6日,即2014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当日,在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区(原淄博瓷厂)揭开神秘面纱,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重点讲述德国包豪斯的历史演变及中国工业建筑方面的创新实践。
此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包豪斯”这个舶来品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好奇与猜测。
何谓“包豪斯”?它究竟有何来头?它缘何能作为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在国内举办的首次展览活动的关键词?它为何能成为淄博1954首届文化创意博览会的重点推荐项目?
中德工业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
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著名工业建筑设计专家、中德工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德国标恒设计董事长、总建筑师邵红升先生。
作为这次展览的“策展人”,邵红升先生向记者一一解说了其中的迷津——
相关链接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是一种思想,也是一个学派“包豪斯”与“中国梦”注定紧密相连
“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在魏玛由格罗皮乌斯创立,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无论是建筑学、工业设计、美术学,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对于中国的设计师来说,“包豪斯”是一座现代主义设计的圣殿,令人向往。直觉告诉我,“包豪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中德工业创新研究中心”是为了落实中德两国达成的合作共识,也是适应中国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中国工业创新理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建立的。总部设在德国法拉克福,我很荣幸担任这个机构的负责人。
“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总部同样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亚太总部坐落于香港,中国总部位于上海。我作为“中德工业创新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负责牵头,旨在使相关产业交流,资源共享,用创新理念支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助推中国“新工业建筑”转型升级。
自从2011年11月从德国回来,首次在淄博设计了第一个工业建筑项目开始,已经近三年了。这三年中,我们在淄博先后设计了“新华医疗科技园”、“功力机械制造”、“金城生物制药”、“正大电源”“舜泰科技”、“淄川特种耐火”、“红阳耐火”、“1954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开园之际,德国标恒设计举行“德国包豪斯的传承与实践——淄博新工业创新实践成果展。
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呢?因为我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体会到,德国包豪斯风格非常适合工业建筑,其实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设计的第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也恰恰是工业建筑。这个工厂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还在正常运转,它就是著名的法古斯工厂。
淄博这个城市很有代表性,传统工业城市,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于国际的先进设计理念认识不足,首先普及德国包豪斯理念将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所以,这次展览我们决定办成德国包豪斯淄博首展!
本次展览完全是公益展览,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重的是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让市民免费参观。我们应该为这个城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相信包豪斯展一定会为淄博的人民、企业家、高校、设计院校学生提供一个与国际最先进理念对话的机会。
这次包豪斯展我们认真地进行了精心准备,希望能全面地呈现包豪斯精神,展览得到中德工业创新中心,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如果这个展览能为普及包豪斯理念、成为淄博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我们将无比欣慰!
德国“包豪斯”风格非常适合工业建筑在淄博普及这一理念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第一阶段:(1919—1925)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任校长,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奠基人,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提出“艺术与技术包豪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MIESVANDE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汉斯.梅耶于1928年担任了包豪斯的校长,1930-1936年前往苏联工作并在莫斯科建筑学院任教。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ismore)的理念。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
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以下与大家简要分享一下“包豪斯”,竭诚欢迎大家前往“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参观展览。
包豪斯大学的创立者也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以及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他们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密斯·凡·德罗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is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如保罗·克莱(PaulKlee)、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奥斯卡·史雷梅尔(OskarSchlemmer)、莱昂耐尔·费宁格(LyonelFeininger)、拉兹洛·莫霍伊-纳吉(LaszloMoholy-Nagy),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和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ohe)在这里任教过。国际著名的设计师,如马塞尔·布鲁尔(MarcelBreuer)和威廉·瓦根费尔德(WilhelmWagenfeld)在包豪斯接受了他们的教育培训。
由于种种原因,魏玛的包豪斯后来搬到了德绍。1926年12月4日,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全面落成,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
这桩建筑包含了教学、办公、宿舍、礼堂的综合体,可称为经典,庆幸的是躲过了二战战火,保留下来,每年都接待全世界的参观者。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特别提示:如果您对“包豪斯”充满热情和向往,希望前往德国“包豪斯”参观学习,国际工业建筑设计产业联盟将为你提供必要帮助,包括提供邀请函等相关文件,“包豪斯”将会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新闻推荐
擦亮淄博名片引领品牌之路 ——访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周军□本报记者宗琴
中国(淄博)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夜景鸟瞰图...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