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昆、刘仁源表演传统相声《论捧逗》
淄博中关村古玩城总经理孙红(右三)为幸运观众颁奖
每次演出台下座无虚席、笑声不断
口本报记者楚春霞
通讯员马震
2014年7月19日,淄博中关村古玩城融华艺术馆座无虚席,台上“包袱”连连,台下笑声不断,淄博“齐天乐”曲艺团入驻中关村古玩城第八场“双喜临门”的惠民文化演出正在进行。现场气氛真诚热烈,观众在笑声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淄博第一个专业曲艺园子
十年磨一剑的郭德纲带火了相声。让相声从荧屏回归剧场,郭德纲的出现,为相声市场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人们蜂拥而至去北京的“天桥乐”听相声,去享受那一声“噫——”之后的快感。因为相声本就应该是园子里的艺术,本就应该是喝着茶水、嗑着瓜子,随便放开嗓子叫声好的。
在相声回归剧场的环境里,淄博“齐天乐”曲艺团应运而生。曲艺团的创始人、中国煤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长安先生说:“山东是我国的曲艺大省,淄博是山东的曲艺大市,有着丰富的曲艺人才和肥沃的曲艺土壤,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淄博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曲艺团队和曲艺阵地。”2013年,淄博市唯一一家专业曲艺表演团体——“齐天乐”曲艺团正式成立,2014年,淄博第一个专业曲艺园子正式开园。
一帮“纯业余”的专业演员
“齐天乐”曲艺团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活跃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一为民求乐的目标,全团拥有淄博市知名曲艺演员30余人,以中国传统曲艺表演为主,包括:相声、快书、快板、魔术、双簧、口技等多个曲艺曲种。说他们“纯业余”,是因为演员全部都是来自淄博市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的曲艺爱好者,他们年龄最小的曲映文7岁,年龄最大的孙广瑞83岁。说他们很专业,是因为这里边很多人都是经过名师指点,获得过全国大奖的“明星”大腕。曲艺团的团长王长安先生师从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刘洪滨先生,有着四十多年的舞台演出和表演经验,演出创作表演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级、省市级大奖。副团长许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相声大专班,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先生;副团长马震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先生的入室弟子,团里的台柱子——65岁的王庆友先生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孙少林;张钦胜、陈玉生、齐宗强师从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孙镇业;胡鹏涛师从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鸿基;刘人源师从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先生;王旭、王岩明师从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少杰……
“曲艺团所有的演员都是活跃在淄博演出一线的文艺曲艺骨干,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发组织到一起,老中青少四结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取长补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必将极大地促进淄博曲艺事业的快速发展……”谈起曲艺团的创建,原淄博曲艺家协会主席、83岁的老艺术家孙广瑞先生感慨良多。
与“融华园”喜结良缘
好马配好鞍,有了好演员,还要有适合曲艺演出的舞台。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作为演出的“园子”,成为困扰“齐天乐”曲艺团活动开展最大的瓶颈。
也许是机缘巧合,偶然间,淄博中关村古玩城与“齐天乐”曲艺团擦出了火花,这个由淄博融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独立投资1800余万元兴建的古玩城,位于张店区共青团路口与西六路交汇处的黄金地段,建筑面积近一万五千平方米,是鲁中地区规模较大的以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为一体的专业古玩市场。整个古玩城中式风格、古典装饰、高科技安保设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配套一流、功能齐全。主要经营高档珠宝玉器、瓷器、根雕奇石、古玩书画等各类艺术精品。是目前淄博市颇具影响力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淄博市的古玩行业和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古玩城内的融华艺术馆是集艺术展览、交流、拍卖、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厅,他的装潢优雅,设施简洁古朴,颇具中国味道,非常适合曲艺等传统艺术的表现与演绎。“曲艺”与“古玩”喜结良缘,在这里碰撞、交流、融合、升华。古玩城免费提供包括灯光、音响、舞台等一切演出所必需的硬件设施,曲艺团所有的演员全部义务演出,一场“文化惠民”的曲艺盛宴在这里悄然拉开帷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齐天乐\’曲艺团与淄博中关村古玩城的合作,那就是‘一见钟情\’。”回忆起最初的合作经历,古玩城总经理孙红女士依然记忆犹新:“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边就包括曲艺,我们古玩城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收藏天下、传播文化为发展宗旨,正是‘齐天乐\’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为民求乐的目标打动了我,古玩是凝固的历史,曲艺是历史的传承,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其实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地融合发展才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民求乐”的动力源泉
“齐天乐的演员来自淄博的五区三县,为了演出,很多人都是打车或是开车从淄川、博山、临淄、周村赶来,演完出再乘车回去,很多人到家时都已经是深夜了。从曲艺团创建的第一场演出到今天,所有人都是义演,没有拿到一分钱,甚至连车费都是自掏腰包,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我时常在想,这种精神的力量来自哪里呢?”“这还用问吗?”采访中相声演员马震的话音刚落,另一名相声演员许昆的话茬就接上了,默契程度绝不亚于舞台上的一捧一逗:“来自领导的关怀;古玩城的支持;衣食父母的捧场;当然了,还有咱们对曲艺这门艺术的热爱。”
“其实从曲艺团成立的第一天,就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曲艺团团长王长安先生接过了这个话题,“如果说要感谢,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首先是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的各位领导,为了曲艺团的良好运转,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从方方面面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记者了解到,在得知“齐天乐”的文化惠民演出开始之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艺术馆、市文物局、市戏剧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等的领导纷纷以观众的身份专程来中关村古玩城看他们演出,并在演出后专门召开演员座谈会,对演员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和要求,这对每一个演员都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励。更重要的是热情的观众,做这样一个曲艺园子在淄博是首创,能不能干成,创始人也没有绝对把握。是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让他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从第一场演出至今,已经近三个月了,第十场演出“十全十美”也已于8月2日与观众见面。能够容纳二百多人的剧场场场爆满,伴随着微信平台“qtlqys”的建立,新的观众是越来越多。虽然“齐天乐”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还要面临资金、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困难,但看创始人的精气神,坚信他们一定能成功!
“齐天乐”任重而道远
“笑一笑,十年少,胜过打针和吃药”。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到园子里看曲艺、听相声正悄然成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和娱乐方式。沁润着盖碗茶的清香,体会着传统文化的优雅,放松心情,开怀一笑,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这样的园子早已经遍地开花。作为淄博市第一个曲艺园子,“齐天乐”的诞生不仅仅是一种潮流,一个现象,更多的是老百姓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
“齐天乐”成立了,成长的困难并不像他们口中所说得那么轻松,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他们自己掏钱购买的,每周六演出到深夜,大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但是,所有演员都在坚持,都在坚守。记者认为,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演员对曲艺的热爱和观众对曲艺的热情,更多的还应该是来自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能让免费演出转变为保本演出,甚至是微利演出,才有利于“齐天乐”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淄博人,才能长久在自家的“园子里”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曲艺文化。《孟子·梁惠王下》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方面,为民求乐,“齐天乐”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