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我的家乡——池上

来源:淄博晚报 2014-07-24 17:15   https://www.yybnet.net/

□鹿奉俊

从上小学,老师就教我,我的家在鲁山脚下,淄河上游。这就是池上,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在池上我度过了二十八个春秋。家乡让我享受了生命的快乐,在那里我留下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成长。家乡让我获得了情感的升华,在那里我收获了亲情的眷顾,友情的帮助,组织的培养和爱情的结晶。家乡有我人生的起点、成长的足迹、前进的动力和无限的希望······

池上情结是我的情感中最丰富、最珍贵的一种。乡思似水长,是家乡用乳汁喂养了我的生命和成长的身躯,用教育开启了我知识和智慧的大门,用双肩托起了我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我是吃家乡的玉米、小米、地瓜,喝淄河水长大的,家乡父老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优良品质,给予我受益不尽的丰富营养。我20岁开始参加工作,25岁任人民公社管委会主任,40多岁担任县级干部职务。每一步的成长,都凝结着组织的培养和家乡父老的帮助。

俺的老家是池上公社板山村,俺爹从小跟奶奶下关东,落下了残疾,年壮时每天还挣不上十分工,拉扯我们姊妹多人,生活相当困难。从那时起俺爹就干起了修鞋匠,一直干到80多岁。家里省吃俭用,为了生计,家里养了两头猪,平时靠俺娘来喂养,我放学先割猪草,再拿起瓢捡鸡粪,凑多了,就送到生产队顶工分。学校放假后就随大人出工干活。家里有一间小西屋,屋里有一盘炕和一个土坯炉,炉上放着一口铁锅,无论是说书的,算卦的,拨弄鼓的,要饭的,他们进村就住我家,俺娘都烧上一锅热水,有些住宿吃不上饭的,宁愿让我们姊妹少吃口,也给他们留一点,从我孩提记事到参加工作。其实,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爹姆那种勤劳简朴,厚道包容,助人为乐,积德行善的品行,一直在鼓励着我,使我在助老、助残、助学的里程上一走就是四十多年。

我是在淄博二中池上分校上的中学,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当时的老师言传身教,他们从天南海北汇集在淄博二中,又被派遣到了池上。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他们边劳动、边建校、边教学,他(她)们都是教书育人的精英啊。我很得益于这段时间的学习时光。那时,生活很困难,吃饭是大事。我记得上中学时春天吃青杨叶拌玉米面烙成饼,夏天吃自留地的杏、桃等,秋冬吃地瓜、南瓜、柿子、软枣,在石碾上同糠压成饼,常吃它时常干结,至今我一看到瓜、果、梨、桃等山果就倒牙。上高中时,学校里每月发给我2元钱的助学金,当时看到城市在该校读书的同学吃馒头和白菜豆腐汤很羡慕。

我记得1980年秋,区委安排我和妻子赵玉芬到李家公社任职。区委书记对我说,李家公社条件差,不好派干部,你们都年轻,准备准备,上班工作那天就结婚。1980年11月26日上班那天就结婚了。办公室就是宿舍,什么仪式也没有,公社机关干部有的还不知道我们结婚了。公社机关五户住了一个家属院,每到晚饭,每家一两个菜就凑上一桌子,边喝边吃,一家包水饺大家都吃,冬天吃野兔肉不稀奇,山珍野味几乎天天见,油盐酱醋合着用,邻居十分和睦,真是一个大家庭。我女儿鹿丽在李家公社出生,是邻居帮着送我妻子到卫生院接生的,妇产科的工作人员都是刚中专毕业的小护士,女儿生下来就送到家里,邻居时常送来补养物品。当时公社机关食堂中午只做两个菜,市、区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几乎都带着饭菜,再从食堂要上两三个菜,在我家小桌上坐着马扎吃,有时喝开水也得等着。

我记得李家公社在八十年代初时,当地山区的老百姓生活相当困难。“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鸡腚是银行”,还有的农户外出要饭。该公社的新庄村悄悄地搞起了分田到户责任制,周围村庄农户为了生计,也纷纷效仿。这一举措,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支持的,有指责的,众说纷纭。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推行分田到户责任制村庄的农户,当年就解决了温饱。1982年春,全公社30个村分田到户责任制全面推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劳动积极性。真是“土地到了户,不用村干部”“农户有了责任田,早出晚归全家干”,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全公社当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1981年春,李家公社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62名,42名代表选举我当了李家公社管委主任。三个月后,区委又宣布我主持公社党委的全面工作,公社党政领导职务一人兼,这在全市是最年轻的。父老乡亲和组织的信任让我深感不安,又让我倍感压力和责任。离开家乡后,见到老领导、老同事的机会少了,逢年过节或打个电话问候,或寄上一封写有祝福吉祥的书信,每次下雨、下雪我都给鲁山林场观测站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都寄托着望乡和思乡的情谊。现池上敬老院住着近10多位老同事,每年端午节、八月十五、春节我都带着礼品去看望他们,自1996年起我未中断过一次。如今昔日的老领导、老同事有的已是白发苍苍,行动不便,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使我特别感动的是,刚参加工作时,好多是我的领导,而到李家公社后,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又当了我的助手,无怨无悔,主动配合,那种情感让我终身难忘。

我想起了1977年夏天,我任池上公社党委常委、团委书记,池上大桥桥墩已砌起3米多高,需在桥墩中间堆填石沙,又没有机械,必须人抬肩挑,将上万方土沙堆起来,才能在上面砌石拱桥,石场送来的石块是上宽下窄,一块扣一块,离汛期还有不到两个月,在这个关键时刻,公社党委已召开常委会研究加快建桥工程进度的措施,我主动请缨,当时正值立夏,白天抢收小麦,晚上组织全公社团员青年挑灯夜战,就这样组织全公社近两千名团员青年,每晚两三百人,五天一倒,连续奋战了50多天,就铸了土沙石桥基。白天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们加班加点,拱桥合拢后,将桥下土沙石运出,赶在了大汛之前,现想起来多么后怕。

当年的李家公社,经几届领导的努力曾出现过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的时期。公社有五处社办企业,一千多名职工,年上交利润近80万元,也不知咋花。每年都留在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1982年底区政府奖励给李家公社1万元,用600元买了四小、一大的布沙发,直到我调离时也未坐过。

在池上,李家公社(现池上镇)工作中,工作上有很多闪失和失误,造成了工作的一些被动。是组织和家乡父老乡亲包容和理解了我。

我的家乡名气最大的是鲁山,这是山东的第三名山,是国家级新型旅游风景区。鲁山气势磅礴,群峰簇拥,青山如黛,风景如画。鲁山林均总面积近42平方公里,林木总蓄积量近30万立方,森林覆盖率近98%。鲁山主峰海拔1108米,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1200余种,可供药用的植物有近400种······鲁山森林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当于四分之一太河水库的库容,是鲁中地区功能最强的“生态绿肺”,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可安排近千个工作岗位,每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相当可观。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老乡亲的日子越来越好。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总之,感到一种无秩序状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业任重而道远。不能急于求成。“三农”这篇文章永远也做不完。

巍巍鲁山,涓涓淄河,谁不说我家乡好,家乡的山水美又美。景是故乡好,人是故乡美,每每想起父老乡亲,每当想起自己生活及工作的地方,心中就充满着希望和激情······

新闻推荐

淄博市一项高考招生改革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我的家乡——池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