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川东南山区的半山腰,有个只有83户人家、223口人的小山村,这就是太河镇杨泉村。自古以来,杨泉村人都是靠天吃饭,但是现在杨泉村人再也不怕干旱了,因为在市编制办公室的帮助下,杨泉村民喝上了自来水。
杨泉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地理地貌却与从不同。它山顶大理石带帽,黄土,松柏常青;中间花岗石缠腰,沙土,果林片片,山底又是大理石垫底,黄土,梯田块块。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地表水丰富。一个涝场,两条山溜子几乎常年流水,家家种有小菜园,人们三户五户一伙,十户八户一组,联合在地气湿的地方打井,把水引上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井连成了片,把湿地吸干了;遇到春旱时,村民仍然吃不上水,再加上近年来化肥农药滥用,水质污染严重。村民们渴望着能早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吃上深井水,谈何容易。杨泉村居住分散,南北近两千米,东西也有五百多米,仅主管道就比一个大庄用的还多。再说,人们都住在山腰上,花岗石挡道,开挖相当困难。最关键的是,集体没有一个企业,是个三无村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这是一个用物、用人、用钱的工程,怎么干,拿什么干。好在村两委班子比较团结,事业心又强,针对打深井的问题多次给上级党委政府打报告,还在村里修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蓄水池。这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2013年5月,太河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帮助杨泉村打了一口200米深的深井。
在杨泉村打深井的同时,淄博市编制办公室对口扶贫杨泉村,编办领导明确表态,帮助村两委协调资金,在全村安装自来水。领导的表态,对村两委激励很大。他们打完了井,接着就下泵,装管道,把水顶到了山腰的水池子里。动工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把管道水表池挖出来,并请来了专业安装队精心安装。在工程的关键时刻,淄博高新区苗木公司经理伊丕泉和一些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拿来资金帮助买材料,使杨泉村顺利把自来水安装到了每家每户。祖祖辈辈吃地表水的村民从此吃上了甘甜的深井自来水,再也不怕老天爷不下雨了。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