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5日,“江南忆——李波花鸟画展”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举行了由李波的恩师、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杜曼华先生作为学术主持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笔墨语言、传承创新、个人风格等方面,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谈了对李波花鸟画的认识和评价。今天,集中刊发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和记者的采访,以飨读者。
肖峰:(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院原院长)
李波的作品,最可贵之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看他的画展,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只有源于现实生活,素材才能源源不断。比如玉米,过去文人画中极少见,李波画来让人感到亲切,尤其是北方人在南方看了,能引起对家乡的思念。还有,他把江南意趣和齐鲁画风完美结合起来,二者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看后耳目一新。
许江:(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院院长)
这几年,中国的大写意画发展很难,因为前面的大师太多了,很难超越。李波的画结构意识较强,有一股生机在里面。他一定深入揣摩过潘天寿先生作品的大格局、大造型,潘先生作品中的磅礴之气,在李波的画中能看得出来。尤其是构图上的造险、破险,体现得非常清楚。李波的那些小扇面,用笔简练,有些造型像石头,尺幅不大但画出了大格局。
孔仲起:(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的大画大气磅礴,气势夺人。把5张8尺的宣纸拼在一起,仅是这么大的尺幅,很多画家就不敢轻易动笔。李波不仅画了,还能把结构、笔墨、画面交代地清清楚楚,气势很壮,很难得,很大气,有霸气。祝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吴山明:(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我从《美术报》上早就看到李波的作品了,觉得画得这么好,但没想起这个李波是谁。他在美院上学时叫李寿庆,那时我在美院任教,就认识他。今天看了李波的画展,才知道当年的李寿庆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他很注意吸收不同的艺术营养,画面既有传统元素,也有现代构成元素,既有浙派的影子,也有齐鲁大地的风采。继承传统又广泛吸收,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这是李波的高明之处。
卓鹤君:(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画的禽鸟种类很多,鸟的造型、动态有点拟人,像人在跳舞,很有生活情趣。从李波的作品看,他的传统基础是很好的,他又是善于创新的。美术美术,一个是美,一个是术。李波很敏感,他能用技术把最美的瞬间捕捉住。李波的作品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说明他心态很宽亮,这也包含着他的艺术追求。
杜曼华:(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是我的学生,上学时他在班里水平就是最高的。他很勤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不是偶然的。他在画画方面,脑子特别灵光,吸收东西特别快。时隔40多年,我再次看到他的作品,他既有传统的功夫,又有新的创造。他画得比较随意、轻松,有一定的装饰味道,把花鸟的精神状态画出来了。他画得轻松,让人看了也很轻松,给人美的愉悦。
何水法:(著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作为一个画家,作品首先应该反应生活,反应时代,而不是小情趣,不是笔墨的把玩。李波先生画的一花一鸟都是源于生活,他没见过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他从来不画,比如凤凰。画鬼容易画人难,没见过的东西,怎么画都行。李波的素材源于生活,一是有亲切感,二是增加了绘画难度。李波画得很轻松,可见他的积累和功夫。
王赞:(中国美院副院长、教授)
我和李波老师都是扬州人,又都在中国美院上过学,这让我在心理上对李老师有一种亲切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很大气、很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蓬勃向上的精神,让人看了很舒服。他的画,用线、用墨、用色都很讲究,构图新颖,是对浙派艺术的发扬光大。
宋建明:(中国美院副院长、教授)
李波是我的学长,他有这样的业绩,我为他感到高兴。他的作品有天生的情趣和幽默感。他用笔有股拙气,形成鲜明的画面控制力。他的作品画面很大但不空,这是很难把握的。他的笔墨有浙派的血脉,又有山东人的粗犷,显示出他艺术多样性的特征。他画的梅、鹤,都是传统题材,但他在这些传统题材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技巧。
金一德:(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个人面貌是艺术的生命。如果你的绘画题材、笔墨语言、构图形式都是照搬前人的,你画得再好,但永远是别人的东西,不会有自己的地位。李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笔墨语言、自己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貌。李波的就是李波的,不同于别人。
钱大礼:(花鸟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的基础非常好,他的画很有生活。作为画国画的画家,需要长期积累,我今年88岁了,感到自己刚刚开始。李波今年72岁,这个年龄正是更上一层楼的阶段,他可以画得更疯狂、更狂野一点,既要放开,又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李波具备了这个基础,他的画还会有巨大的提升。
吴德隆:(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上学时我印象很深,他很用功,能有这样的成就,很不简单。花鸟画的程式对人的束缚很厉害,艺术的生命在于发展、创造、有独到的个性,他的画都是来自生活,取材、处理有特色。他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与西洋绘画的形式法则、美的规律已经融合起来。他用的淡墨比较多,很雅致,很有情趣,给人美的享受。他的很多画,实际上是在画自己。
宋浩霖:(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能画得这么好,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李波学过染织专业,懂得工艺美术,工艺美术非常注重形象,有了形象才有思维,有了思维才有想象,所以看李波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国画。他画的禽鸟特别注重动态,动态就是一种形象思维。他的笔墨酣畅淋漓,很有气势,做到了气韵生动。对一个画家来说,这是很难得、很可贵的。那些纯粹学国画的人不一定能画出他这种气韵来。
高照:(中国美院教授,美术报社原副社长,美术评论家)
如果说南北画风的融会,形成了李波画品的特质,那么,显示在作品的陈设布局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则成了他画品的最大特色。画面上,图象符号的位置经营,其构图具显了现代平面的构成。图形的点线块面,强调了线之粗与细的交集,面之黑与白的分割,十分讲究美的形式法则之运用与处理。这种意识的现代性、审美感,由于能与它画相左而显个性。
潘鸿海:(著名画家、浙江画院原副院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波先生在中国美院学习过,又在山东长期生活,他在艺术上南北兼容,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他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气,这与山东、与山东人的性格有关系。他的画很真诚,画出来是那样自然,没有强迫自己的东西。花鸟画创作是非常难的,李波这样的画展,不仅在杭州,就是在全国也很少见。
程宝泓:(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的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笔墨很纯正,没有花俏的东西。他画得很疏朗,不太追求那些很深远的东西,既是很传统的,又是很现代的,中国画画到最后,格调是最重要的。李波先生非常注重这一点,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冯罗铮:(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的画,已经不是大作了,而是鸿篇巨制。他的画,有传统,有现代,有构成的元素。李波的每一种禽类都画得非常精彩。我没有想到,他画的熊猫那么有情趣,不同于一般画家。他的画非常有个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底很深,表现形式多样,可以说是“种下的是松树,开出的是牡丹”。
蔡小丽:(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他高就高在吸收了浙派艺术风格的特色,又有自己的创造。美院美术馆经常有画展,但像李波这样精炼的、传统的又有现代气息的画展很少见。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狂躁的、肤浅的,而李波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向上,充满朝气和情趣,把生活中的美展现给人们。他给老师争了光,给母校争了光。
徐家昌:(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我也是画花鸟的,画花鸟的不少,但有建树的不多,因为花鸟画太难了。为什么难呢?因为花鸟是不变的,要创新很难,要突破前人的成就很难。李波老师的传统功底深厚,但他的画没有古气,同样是画鹤、画鸡鸭鹅,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说明他很注重观察,作品很有生活。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对一个画家来说,这是最难得也是最可贵的。
黄发榜:(著名画家,中国美院创作领导组副组长、教授)
潘天寿的画,笔墨很老辣。李波的作品显然有潘天寿的痕迹,但是又有自己的创新。对一个画家来说,最可贵之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不等于随便创新,和别人不一样,让人能够接受、觉得舒服,这才是高手。李波老师的画,笔墨畅快、轻松,让人看了觉得心里亮堂、清新、干净,这太难得了。他现在到了好好总结自己的时候了,有什么风格特点、哪些传承创新,以后向什么方向发展?总结了这些,他就可以开宗立派,就叫“李波派”,这些就是李波派的特点。
陈守烈:(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李波先生的画,一看就知道传统的底子很好,基本功很过硬。继承传统不是循环往复,是需要创新的。李波的画已从传统中跳了出来,有自己的面貌。他造型很严谨,寥寥几笔,禽鸟的神态就出来了,说明他笔墨提炼功夫很好。他画的鸡、鹰、荷,都很拿手,各种形态的都有,很有特点,不同于前人,不同于他人,简洁大方,疏密、浓淡处理非常到位。
丁茂鲁:(西泠印社原副社长中国美院教授)
浙江的花鸟画家我知道的不少,也都见过他们的作品。看了李波先生的画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有浙派的韵味,又有新的发展。他的造型和笔墨是统一的,他非常注重用线,线条的金石味很浓。他用色也很讲究,色彩不多,主要是胭脂、赭石、花青这么几种,但都用得恰到好处。
叶尚青:(中国美院教授,潘天寿先生入室弟子)
浙江的花鸟画基本上还是走吴昌硕的路子,而李波的画已经与浙江花鸟画拉开了距离,他从传统中来,又脱离开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李波花鸟画的笔墨味道很到位。他造型能力很强,这从他的用线上能够看出来。
任道斌:(中国美院教授、美术评论家)“江南出才子,山东出圣人,扬州出奇人”,李波先生是扬州人,在杭州上过学,在山东工作,这三个地方让他的作品有了南北交融的风格。中国画的评判标准可以概括为5个字“正、大、雅、静、逸”。正,就是笔墨很正,一看就是中国画;大,是指气度大,心胸要开阔,对生活很热爱;雅,画的题诗要好;静,作画时心里很安静,不浮躁;逸,就是自由,笔头比较松,不做作。这五点李波先生完全做到了。
施慧:(中国美院教授)
看了李波老师的画,很感动。毕业这么多年,他还想着回母校举办展览,很不容易。李波老师画得非常轻松,他有长期的实践,完全是从生活中寻求素材,很多画构图很新颖。李老师当初学染织,染织强调写生,而写生对国画创作又有巨大帮助。李老师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学养密不可分。
张谷旻:(中国美院国画系副主任)
15年前,我有幸与李波老师在淄博相识。当时一说是校友,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从艺术上看,李波老师受浙美影响很深。15年后,他的画变化很大,他本来就静,现在更静了。用笔有很大的变化,他画得很淳朴、很纯粹,自己的面貌渐渐显出来了。他用色单纯、用墨单纯、构图也单纯,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追求。
毛建波:(中国美院研究生处处长、美术评论家)
李波先生的画展扑面而来的感受,第一点是明阔的东西比较多,给人的感觉是清清爽爽,非常清新,这种清新既来自题材,也来自构图。李先生在章法布置、疏密关系的处理上非常讲究,题材涉及面比较多、比较广,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观察。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可以在题材上找到自己更擅长的东西,更浓缩、更有选择,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吴海燕:(中国美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波老师的画让我感到很震撼,艺术应该是每个人掌握艺术规律后,根据对自然的观察、对自然的想象和对社会的感悟,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笔下花草、禽鸟,其角度、神态、疏密、构图,都是通过观察,以美学的法则表现出来。他画得很轻松,很率真,根据自己的理想、追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已经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李老师的画,走兽、飞禽非常多,画面很生动,不像有的花鸟画家,只会画静态的花,不会画动态的鸟。李老师风的画不做作,很生动,有生机勃勃的气象,充满生活情趣。他虽然年已古稀,但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很能体现出来,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一个画家要走自己的路,才有出路,才能区别于其他画家。李波老师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蒋跃:(美术报社副社长、中国美院教授)李波老师的画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一般国画不一样;第二,画面的节奏、韵味把握得非常好;第三,他的画意境清新、明朗。总体来说,他有自己的形式言语和面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跟前人、跟同行拉开一些距离,这是很不容易的。
梁怡:(中国美院壁画系主任)
我非常感动李老师能够回到母校举办画展。从作品看,他深受海派画家吴昌硕、潘天寿等大师的影响,又有山东人的大气雄浑。他的工作经历,让他的画风与南方画家拉开了距离。同时又不同于北方人,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看了他的画,为他的纯正笔墨、娴熟技巧叹为观止。我们美院的年轻教师和更年轻的同学,从李老师的画展中都能得到很多启示和教益。
崔富章:(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是淄博人,已在杭州学习、工作了整整50年。看了李波先生的画展,感到非常亲切。首先是因为他是从我家乡淄博来的画家,有一种乡谊;其次是他画的玉米、石榴、鸡鸭鹅等,在家乡都很常见。看到这些,我很想家。于书画我是外行,但看了他的画,感觉很朴实、很干净、很有味道,让人觉得很舒服。
俞建平:(浙江大学教授)
李波老师的画,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干净,画品如人品,通过李老师画,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纯净。第二,一个好的画家首先要热爱生活,为人们提供真善美的东西。李老师的作品没有那些虚无荒诞的内容,他的题材都是来自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触手可及,这样能引导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风范。
梁平波:(中共浙江省委原副书记、著名画家)
李波老师在花鸟画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既吸收了传统绘画的营养,又把很多有现代感的元素融入画面中。他的画,禽鸟种类比较多,在处理禽鸟的动态、神态方面独树一帜,很有特色。他到母校举办画展,带来的这些作品和展现出来的画风,会对美院师生有所触动,他是美院众多校友中很有成就的一位。
钱晓芳:(中国美院党委书记)
首先感谢李波老师在古稀之年,回母校举办个人画展,给美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观摩的机会。看了李老师的画展,第一个感觉是雅,用色淡雅;第二个是松,画得比较放松;第三个是大气,特别是有很多大画,很气派。李老师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创作出这么多好作品,不容易,美院为他骄傲。祝愿李老师艺术之树常青。
(文/淄博晚报记者伊茂林根据现场音像资料节选部分名家整理图/杨忠奎曹慧霞)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