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微中有道 润泽生命 ——淄博十中微课程建设的砥砺探索□李玉兰 张凯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6-17 18:54   https://www.yybnet.net/

云构架示范校

云飞园

孔子像

俯瞰校园

自1956年建校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淄博十中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传承文化精髓,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办学思想,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以“强化责任、勇于创新、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提出了“特色高中、精品初中”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为人生的预备教育”的办学思想,打造学校优质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办学之路。

清泉濯心——

课程是润泽学生生命的汩汩清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十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拨开迷雾,用教育的真挚眼光审视,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让每一个灵魂,在接受教育的道路上,成长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体。而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经历时间的洗礼,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绽放在世界的面前呢?我们认为:建设课程特色、课堂特色、艺体特色,是我校实现优质特色教育的发展之本,更是润泽学生生命的汩汩清泉。

作为实现教育理想的载体,课程是教学之根,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体现。教育的核心力量是课程,只有课程变了,教师才能变,学生才能变,学校才能变。新的课程理念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的终点,就是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变得更为充沛与丰富,更为自由与舒展。

我校地处乡镇,无论是地理区位、资源配置、生源质量,还是社会关注度都无法与一些城区中学相比。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存在结构性缺失,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面临这种局面,学校审时度势,从“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着力打造与国家、地方课程相适应的符合我校校情的课程体系,为师生和学校特色发展注入活力。从“深度”上来说,我们根据学生实际,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标尺,降低教材难度,减少内容总量为原则,力争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从“广度”上来说,我们坚持校本课程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原则,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资源优势,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以学生德育为出发点的系列校本课程,使丰富的校本课程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国家课程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聘请了地方名流作为学校课程特聘顾问,丰富了课程及师资资源,使学校课程更具延展性与生命力。

长风破浪——

探索研究教育“微时代”

正在我校努力探索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逐渐认识到,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这些“微事物”满足了人们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被不断开发,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悄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微数字故事等等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进行“微”理念下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探究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我校正值全力打造信息化课堂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要求,为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逐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我们以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为契机,利用校园信息化平台,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数字化特色课程资源,开展“微时代”教育研究。

我校“微时代”教育研究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开展以微课程为载体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我们发动各学科组依据课程标准分工制作了学科系列微课程,这些微课程作品组成了我校的微课程数据资源库。我们又把这些作品放在了我校云存储数字平台上,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备课的资源,学生也可以将其作为晚自习、周六日微机室开放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构建以微数字故事、微电影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我们鼓励各班班主任用相机、摄像机抓拍、录制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个瞬间,把相同题材的素材做成视频故事、微电影,引入我们的主题班会和家长会。我们制作了系列德育班会微课程,如卫生主题班会、安全主题班会、感恩主题班会、纪律主题班会、我爱我师主题班会等。这些录制的故事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真实感人,德育教育特别有实效。

打造以微信公众为平台的教育新阵地。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短邮,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我校积极利用微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家校联系、实施家长教育的新阵地。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使老师们可以随时学习国际国内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做法,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即时互动、有效沟通及对家长的教育引导。

在学校微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数字化特色课程资源。

在组织领导及分工上,教导处、政教处分别召集教研组长和优秀班主任制定学科数字化课程体系框架和德育数字化课程体系框架。框架搭建起来之后,我们将制作任务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班主任。自2013年10月18日起,我校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制作并上传一个学科微课程,每位班主任每月至少制作并上传一个德育教育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每位教师认真选材,精心录制,确保了上传微课程的质量。

在制作及质量要求上,我们充分抓住微课程“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征,使微课程选题紧贴教育教学实际,做到主题立意鲜明,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性。我们规定每个微课程只需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其内容必须是需要讲述、呈现才能理解的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在时间控制上要注意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在制作要求上,我们规定要使用规范学术用语,表述条理清晰,视频画面布局合理,成像质量高,无杂音,无明显缺陷。

在考核及奖励政策上,学校根据每位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质量和数量评选“淄博十中数字化校本课程建设”一、二、三等奖,纳入学期教师考核,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在我校严密的组织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微课程建设取得了佳绩。在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上,我校以2055部微课程、领先第二名877部的绝对优势位居全市之首,并被评为淄博市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贡献奖。在个人奖项的评选中,我校杨鹏副校长的《氨基酸及其脱水缩合过程》获特等奖,另有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这次参赛的契机,我校初步搭建起了数字化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我校的微课程数据资源库,为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这些微课程必将改变学校教育的生态,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自由、更快乐,最终,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广阔的智力背景以及活跃的思维状态。

济舟沧海——

微课程体系构建的愿景

“能追无尽景,始是不凡人。”在成绩面前,十中人并没有骄矜自满,我们始终牢记自己肩头的庄重使命,我们始终坚信远方的景色会更加美好。

正因为肩有使命,我们才更加严谨;正因为胸怀理想,我们才更加奋进。新的学期,我校深入思考,提出了微课程体系构建的宏大愿景,决心分三个层次完成我校数字化微课程体系建设及运用的实验研究工作。

第一层次: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建成微课程数据资源库。我们将继续发动教师,同时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微课程制作。由教师、学生根据国家教材目录,归纳出重难点问题,按照知识章节制作学科微课程,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打下坚实基础。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制作德育微课程。利用家校教育平台,同时鼓励家长充分参与,立足家长职业特性,发挥家庭特长,制作家庭教育微课程。这一阶段力争制作微课程数量超过5000个。

第二层次: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开展微课程教学实验研究。在此期间,制定学校微课程使用细则,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课堂教学改革,初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这一阶段,我们将把微课程引入到课堂,按微学习需求进行微课程设计,凸显主题和要点,形成精炼的微主题及知识内容,使学生仅需短暂的学习时间即可完成每个微学习过程,并能易于消化吸收且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并在初、高中各建设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班两个,通过对比研究,采集数据,优化行动方案。

第三层次: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完善数字化微课程体系及在课堂中的运用。我们将在上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优化,真正让微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于师生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逐渐从课堂中解脱出来,成为课堂的辅助者,而用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微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无形教师”,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德育微课程提升其道德修养,学会正确的处事方式,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让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微课程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谐家校关系,打造教育共同体。同时总结经验,提炼提升,将微课程体系研究规划为科研课题,构建起科学严谨的研究体系。

“积微成大,陟遐自迩。”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淄博十中全体教职员工将承载历史的责任,接受时代的洗礼,解放思想,提升理念,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让课程之美如一泓清泉汨汨流淌,默默濯洗、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生命在爱的润泽中成长。

数字化教室

平板电脑一对一授课

新闻推荐

淄博十一中“从低处做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守住底线唤醒向上向善的动机 □本报记者崔葳刘义文通讯员张敏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微中有道 润泽生命 ——淄博十中微课程建设的砥砺探索□李玉兰 张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