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奎东
5月18日,我给一个刚刚认识的朋友发了条短信:舒老师你好,昨天晚上我把那篇文章发到你的邮箱里了,我要对你说的话,就在这篇文章的标题里《一声朋友你会懂》,期待常联系,紧握你的手。两分钟后手机里就有了回复:谢谢你,回京后收邮即复。顿时,我的思绪又一次飘回到了昨天……
由《淄博晚报》社主办的读书节大讲堂,至今已七年了,每年都会邀请一位文学大家来淄,今年做客大讲堂的是诗人汪国真。5月17日上午,在理工大学西校区的艺术中心里,我和千余名读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聆听汪老师从诗人到书法家,再到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从转变中感悟人生。讲座结束后,是读者期待的签名环节。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追星族,之所以想要一个签名,是因为二十多年前读中学的时侯,笔记本里就工工整整地抄录着汪老师的诗歌。排队等签名的人很多,我既不想排队,也不想加塞,就站在汪老师签名的桌边附近,等待最后一个签名。仿佛是天意,也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旁边一位女士引起了我的注意,与我相仿的年龄和身高,左肩上的背包和我的背包一样的庞大,在周围,很少有女士背这么大的包。她正与一个中年男子交谈着什么,清秀的面容似曾相识,我隐约想到了一个人,晚报上曾刊登过她的照片,可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真有这么巧的事?于是,等到他们俩人结束了交谈分开后,我上前向那个中年男子打听:“您好,您方便告诉我,刚才和您交谈的那位女士的名字吗?”中年男子回答说:“我和她不熟。”我心中疑惑:刚才和朋友一样在交谈,竟然不认识?为了消除我心中的疑问,干脆,我自己去问个明白,认错了人,无非道个歉而已。想到这儿,我快步撵上前,有些急促地说:“请留步,能问一下您怎么称呼呢?”面前的女子温和地回答说:“我姓舒。”果真是她,我激动地说:“您是舒晋瑜老师吧?”“对,我叫舒晋瑜。”多少期待,在今天变成了现实。是的,面前的这个人,是我在心底神交了二十年的作者……
喜欢她的文章已有二十年了,在我的剪报里至今仍珍藏着她的很多文章,每次翻开,心底涌起的总是始终如一的感动与共鸣:她发表在1998年第20期《淄博声屏报》上的《思今如水》一文,我每读一次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等,唯独爱的表达不能等,因为生活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有的人,一旦错过就没机会弥补;她发表在1998年3月《淄博晚报》上《走在故乡的边缘》一文,无数次勾起了我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缕缕情丝和淡淡哀愁;《初夏的午夜想起父亲》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许在普天下所有儿女的心中,对父亲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父亲的一片拳拳之心却是一样的。
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一直在淄博工作的舒晋瑜,放弃了已有的安逸条件和熟悉的工作环境,前往京城求学发展。十多年里,我对她的一切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我却知道,如今的她已经在人才济济的《光明日报》社站稳脚跟,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她的努力,她的勤奋,得到了诸多文学大家的认可。
手握着手,我百感交集。她动情地说:“我也很意外,有这么一个读者,这么多年一直在关注着我,喜欢我的文章,这是我这次回来最大的收获。”分手的时侯我说:“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你的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27期的《淄博声屏报》上,文章的标题就是我的心声《一声朋友你会懂》。”舒晋瑜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说:“上面有我的邮箱,你一定把文章发过来,我想好好地看一看。”“一定!”我用力点点头。四目相对,我们俩会心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刻,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美妙的文字,只有真心喜欢它的人,才能与之共鸣,共赴心灵之约。
回到家已是中午了,饭菜早已做好了,老公和儿子在等着我。我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他们,儿子连连惊叹:“太不可思议了,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老公感慨地说:“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巧合?所有的巧合都有着必然的关联,你妈妈是个有心人呐,对一个作者喜欢了二十年,这样的人,老天都会帮她的。”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舒晋瑜新出的书《说吧,从头说起》,是她历时十五年才完成的。明年的读书节,我们还会再相见,到那时,我们会在一起,尽情地,说吧,从头说起……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