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光
赵守光,1955年生于淄博。1974年淄川冶头武家下乡知青,1976年在山东黑旺铁矿宣传科工作,1982年在张店钢铁总厂从事政工管理工作。现已离岗。自1976起年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等发表随笔、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摄影作品百余篇。2008年出版摄影散文集《纸上得来》,并获淄博市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201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摄影集《钢铁无语》。
古往今来,从根本上说,人的一切成败皆源于人的人格。做人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是归宿。人格是性格、气质、道德的总和。人格非权势、非身份、非财富,即无形又有形,即体现在做事上,又渗透在骨子里。有人有权,却无威望;有人有钱,却无信誉;有人有势,却无朋友。有人无权、无势、无钱,却朋友一大堆,人缘人气旺,这就是人格的效应问题。
人格的培养和塑成,我体会关键两点:
1、人要心存正气、心地善良
也就是说做人要正、行事要善。清代名臣曾国藩说:“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乃为人立世之本。人可以说自己无才、无能,没人会说自己无德的。古语:“一德而立,百善从之。”“处事以智,不如守正。”人要修心养性,自然养成正气、爱心、善良。这三点就能支撑构架起你的人格,成就你完美的人生、完美的事业。有了这三点,没本领会学到本领;没朋友会交上朋友;没财富会积累下财富。
古人奉劝人要多行善事。诸如:“天道酬善”“交友先看待父母”“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勿与肩挑贸易争利”“富润屋,德润身”等,都是崇尚善,摒弃恶。劝人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要做到正和善,其实也不难。我觉得只要想到你做的任何事,天知道,人知道,就不会出大格。正如:“人在做、天在看。”
2、人要宽容待人、乐于助人
人际关系是人格效应的表现,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对别人的宽容度和自己的舒适度是正比。你对别人宽容,别人会对你宽容,你对别人的宽容度越大,你的舒适度就会越大。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同样,心有多宽,面对的天地就有多宽。
我体会:一是越利他人越利己。主席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境界大多数人虽做不到,但试想有人能做到的话,别人会对他多么的敬重。谁愿意与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相处、交往、共事、交朋友。自私自利,人气没了、人缘断了、孤家寡人,能成气候吗?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越利他人,就越利自己。就象一个例子:一个农民搞到了一种玉米新品种,他怕别人也种争了自己的利,就对人保密,独自种下,结果颗粒无收。原因是他周围的田还是老品种,授粉环境使他的新品种异化。这个例子很形象的说明了利他与利己的辩证关系。二是正视他人的缺点。人不会十全十美,这是定论。那么,我不会十全十美,别人也不会十全十美。交往的人,有缺点、有毛病,是正常,也是意料中的事。所以,获得朋友的唯一之道,就是主动去做别人的朋友。你要想有没有缺点的朋友,那么你就没有朋友。当然,致命的缺陷、弱点,是回避不了的,宽容不了的,那另当别论。我体会,当你发现你所交往的同事、朋友全都不如意不合心时,是你自己的为人出了问题;当你相处的几茬上司和部下都不和谐满意时,是你自己的效能出了问题;当你回首往事感觉没遇到多少好人时,是你自己的好恶出了问题。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天生倒霉,命也。
因此。我觉得发现自身的缺点,比发现别人的缺点重要;苛求自己比苛求别人重要;帮助别人比求助别人重要。
人要心态平衡,进取、拼搏、抗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样,懂辩证、保平衡,也是处世的一种境界。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可控成败。心态有时的确比能力、权位、财富更重要。
讲心态平衡,就是讲辩证法,讲一分为二,讲事物的两极。就像论辩的正方反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必须明白正方和反方的论点论据,才能找准平衡、把握平衡、保持平衡。
社会的急剧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心态。不平衡的现象,不平衡的阶层,不平衡的心态都涉及到社会的个体,影响着每一个人。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有一种有利社会、有利他人、有利自己的平衡。生命在于平衡,就像四季轮回的生态平衡。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