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洪量
《池北偶谈》,清王士禛所著,康熙刻本,长26.5厘米,宽17.5厘米,板框19厘米,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其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早年即科举中第入仕,在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因避雍正(胤禛)讳,其曾被后人改名士正,乾隆时诏改士祯,并赐谥号文简。
王士禛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左右诗坛数十年,他所提倡的“神韵说”影响了有清一代。在文学创作上,王士禛诗、词、文、笔记、杂著皆擅长,一生著述甚丰,诗文著作有《带经堂集》,词作有《衍波词》,笔记杂著有《蜀道驿程记》《居易录》《香祖笔记》等,均著称于世,而《池北偶谈》既是其本人笔记著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笔记著作中的名作。
据王士禛自序称,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有书数千卷度置其中,因而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将本书取名《池北偶谈》。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王士禛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谈,或议论文章的流别,或解析经史的疑义,以至国家典故、历代沿革、名臣硕儒的言行、神怪传说等,由儿辈记录整理并增益在他的《池北偶谈》中,所以《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
《池北偶谈》全书共二十六卷,近一千三百条,分为四目:“谈故”四卷,记载清代的典章、科甲制度,以及衣冠胜事,间及古制;“谈献”六卷,主要记述明代中叶至清初的名臣、畸人、烈女等事;“谈艺”九卷,专门评论诗文,采撷佳句;“谈异”七卷,记述神怪传闻故事。
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如“谈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载了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馆增设满洲主事、中书舍人名额的情况;《八旗开科》《台湾开科》《满洲乡试》等条,记载了顺、康时乡试制度的若干情况;《殉葬》条记载了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可以和相关典籍参证补充。
“谈献”中的一些条目,虽系传闻,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如《史阁部》条,记载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驴自诣清军军营,不屈被杀等,可广异闻。
“谈艺”部分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阐述个人主张的,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如《粤诗》条,记载了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段。
“谈异”七卷,专记神鬼怪异,不免带有因果报应、封建谶纬等因素,但其中有些条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的意思,如《相国孙》条讥刺某相国及尚书等贵胄子孙的落魄丑态,发人深省。有的条目记录、保存了一些古代的民谣,如《杨李》条就记录了隋末、南唐时的民谣。有些条目的故事情节和《聊斋志异》所载相似,如《林四娘》《啖石》《男子生子》《小猎犬》《五大夫》等各条便是。王士禛所居新城和蒲松龄所居淄川很近,彼此颇有交谊,王士禛就官后倾慕蒲松龄的才学,曾屡次邀请他到其麾下做事,蒲则辞谢不往。据1933年《聊斋志异》部分手稿影印本所见,蒲氏在写作过程中曾送请王士禛过目、题词,王士禛对部分书稿作了眉批或文后评语。他们对当地民间流传的谈狐说鬼故事所闻略同,或许就是两书中一些条目内容相似的原因。
王士禛在其同辈文人中号称博洽,他以其广博的见闻著成了本书的四目二十六卷数十万言。从文学角度看,其文字的简洁流畅堪称清人笔记著作中的佼佼者。作为诗坛领袖,王士禛在世的时候已经多次刊印《池北偶谈》。本书通行的版本是民国年间的《清代笔记丛刊》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刊刻年代较早的则有康熙己巳年闽中刊本、康熙庚辰年临汀郡署本、康熙辛巳年文萃堂刊本、金溪李化自怡草堂校勘本和汀州张氏励志斋刊本等。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池北偶谈》为康熙庚辰年临汀郡署本。
新闻推荐
近日,田庄小学邀请田庄司法所崔梦珂主任给全校师生开展精准法治宣讲活动,师生总计650余人参加。讲座中,崔梦珂主任通过具...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