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曾在《淄博晚报》《桓台大众》《少海》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一壶酒、一盏茶、一轮月……
朦胧月色里的农庄凉亭下,几许挚友谈起了古往今来,抒起了文艺情怀,忆起了儿时过往。其间,聊起小时常见、如今罕见的许多植物。
灯笼棵,朋友都说确实多年不曾相见。
“我们叫酸溜溜。”
“我们那称野葡萄,还叫酸坡榴。”
“那个时候啊,一到掰玉米棒子的时候就钻地里找酸溜溜,找洋茄子”。
“我们也是,只顾着找,为此,没少挨数落。”
酌着,品着,回味着,儿时记忆的大门就被拉开了……
秋收时,孩子们跟着大人去地里掰不上几个玉米棒子,就被那诱人的酸溜溜、洋茄子吸引走了。十几岁的孩子,行走在地里,玉米叶刚好划到稚嫩的小脸,同时小虫粉末也来凑热闹,汗一出,真是痛痒难忍。但为了觅得美味真果,就猫着腰在地里钻来钻去,不觉腿疼更不知腰酸,有的只是找寻的乐趣和找到的欣喜。看到煞是喜人的灯笼果,大人们也会忍不住放下手里活,剥一颗放到干渴的嘴里,滋润心田。这一幕幕光景,一晃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寻得它的一片身影。
世上就有机缘巧合。几日后,友突然告知,发现了灯笼棵的踪迹,择机可往……
在一条河的岸边,一棵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眼中。是它,就是它,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它站在那儿,如在等待一场美丽的邂逅。那一刻,惊喜着我,温暖着我。
灯笼棵,单薄纤细,喜欢住在阴凉的地方。盛夏时,枝头上开始挂出
一颗颗中间圆、下面尖,形似灯笼的小果果,大概这就是它名字的来源吧。秋天里,绿外套变成黄白色,里面的果子也逐渐由绿变红。初冬时,外皮只剩下网状的纤维,透出变成紫红色的果子。剥掉外衣,把果子放进嘴里,当时感觉是好极了,但到底是酸一些,还是甜一些?我真的淡忘了,好想再尝一尝。
超市里有一种水果,像极了地里的酸溜溜。不过它叫“东北大菇娘”,经过品种优化,个头大了很多,尝一口,也非常甜,但好像不是小时候那个味。是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说不清。
和着初冬里的一抹阳光,与同学一家去了博山一个古老村落。抚摸着一座座屹立了百年的石头房子,看着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石磨,行走在等待春风吹又生的草坡之上,一切都让我们欣喜、感叹、流连。
午餐时,孩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两颗小东东放在我的眼前。
啊,这不就是我要寻找的灯笼果吗?顿时欣喜、兴奋占据了我的心间。
“从哪找的?还有吗?多不多?”
“有,就在那山上。”
我坚信这肯定是我今天的缘之一。
餐后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寻我心里的那个念。满怀着希望与期待,沿着陡峭的山路,我仔细搜寻着每一寸土地,没有。再左顾右盼地前行一程,依然无果。这时心里开始焦急起来,不可能啊,就说在这一片,怎么能没有呢!结果,来来回回数趟,两眼也丝毫不敢松懈,却始终没能与它相会。当时心里那个失落、那个沮丧,让我连续几日念念不忘,不能释怀。
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感怀生命中的每一次擦肩。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一份期待,何尝不是欣欣然的温暖?简评:寄托着乡愁的灯笼棵,多年来一直蛰居在作者的心头。作者看似在寻找灯笼棵,其实是在找儿时的回忆,儿时的感觉。
新闻推荐
晚报讯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近日,桓台县夏庄小学在前期规范办学行为各项工作基础上,又举行了规范办学行为规定教师测试,测试以桓台县教体局《2018年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方案》为主要内容...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