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陈洁苏佳艺本报记者王子文
7月14日,记者来到桓台县荆家镇东孙村,这里是著名的“四色韭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孙氏兄弟精心培植出了叶尖呈紫色,其下段呈绿色、黄色和白色共四种颜色的四色韭黄,并得以流传,曾一度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后来由于韭黄种植不易,产量低,销路少,2006年,东孙村只剩下15亩地韭黄,几乎“灭绝”。
可如今,“四色韭黄”又为何成了荆家镇农民的致富“法宝”呢?这得归功于东孙村的带头人李树海。2006年,43岁的李树海担任东孙村村支书一职,那时,他意识到“四色韭黄”面临的危机,希望有机会能让当地的“四色韭黄”再放光芒。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李树海感受到合作力量的强大,意识到只有抱团发展,形成科学种植,才能解决“四色韭黄”面临的危机。回村以后,又经过多方学习考察,最终在2007年11月,成立了东孙绿海四色韭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当时桓台县的第二家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村里的种植户不相信合作社能挣钱,李树海就通过流转村里土地518亩以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治虫、统一销售的管理措施,科学种植韭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村民逐渐看到了收益,纷纷入社。
为了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合作社监督和指导农户按照《种植技术规程》生产,记好田间生产档案,加强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并且专人负责巡查监管,杜绝使用违禁药物,2008年,四色韭黄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为了保证“四色韭黄”的高品质、好口感、有营养,合作社不定期请农业专家给社员进行种植经验的培训。
目前,该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480余户,合作社拥有种植面积已将近2000亩,社员户均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成为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造福百姓,不忘公益。合作社还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鼓励并帮助他们一同走上富裕路。
在李树海的带领下,2010年,四色韭黄种植技艺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全市蔬菜种植业属首家。同年12月,“荆家四色韭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017年荆家四色韭黄获评首批淄博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新闻推荐
张恩武,是桓台县公安局的一名巡警。1986年退伍参加治安巡防工作。30年来,他不计得失,不为名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先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淄博建...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