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陈明
编者按:漂亮时尚的居民楼,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种类齐全的健身设施……如今,走在莱芜市的新社区里,人们已无法跟传统意义的乡村环境相关联。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近几年来,莱芜市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为契机,实施合村并点,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聚集,加快新农村建设。去年,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16.9亿元;完成公共建筑34万平方米,生产建筑33万平方米;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90%,各中心镇均达100%,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率达100%,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在全市各社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2处;垃圾集中处理率100%。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一项项任务目标的落实,转化成百姓的幸福感,也印证着莱芜市正向城镇化稳步迈进。为了全面反映莱芜市“两新”工程建设成就,展示建设成果,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题版面,分别从质量安全、规划设计、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供气、供暖6个方面,对莱芜市的新城镇、新社区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报道,敬请关注。
几年前,一心想改变生活、当个“城里人”的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民杨喜晶和丈夫一起在城里打拼,经过一番拼搏,夫妻俩终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然而,前年春节回家过年的小两口却决定从城里搬回小山村。“我们谁都想不到村里盖起了小别墅,楼上楼下的特别气派。”杨喜晶说,“以前破烂的农房、泥泞的村路不见了,现在村里宽阔的水泥路,拔地而起的小别墅,感觉不是回到了农村,倒像是进了高级别墅小区。”
现在,杨喜晶一家搬回了村里的小别墅,很多不理解的亲戚朋友来她家玩的时候都感慨地说:“怪不得你们要从城里搬回来住呢,这里享受的可是厅级干部的别墅待遇啊。”如今,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从原来的一个穷山村摇身变成了许多城里人都渴望来居住的好地方。
郭家沟的巨变,是莱芜市进行的一场名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结果。这场始于2008年的改革,使莱芜的城市和农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制度设计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交融和撞击。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广场欢声笑语……村民们走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喝着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在村社区服务中心享有生产、生活上的各种服务……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统计,2010年,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16.9亿元;完成公共建筑34万平方米,生产建筑33万平方米;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90%,各中心镇均达100%,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率达100%,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在全市各社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2处;垃圾集中处理率100%。
自“两新”工程开展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牵头部门,以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金落实,优化服务环境。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下发了《关于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村庄改造的意见》、《关于对集中居住区建设及村庄改造实行联审联批的通知》、《关于加强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为“两新”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积极向省里争取资金用于补助农房建设,共争取补贴资金500余万元。同时,坚持让利于民,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村庄改造项目建设上免除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中介费刚性收取,中介性收费一律按照物价部门核准最低标准的一半收取,并规定每平方米不超过18元,减轻了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压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所有村庄改造项目必须经过90%以上村民同意才能申请改造,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认真落实联审联批制度,畅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0多项减到23项,审批时限由149个工作日压缩到37个工作日,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服务效能。
农民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莱芜市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使城乡居民的生活逐渐向“零距离”迈进。钢城区艾山街道的九龙家园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了为民代理、社区警务等多项服务,确保农村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现在,农民在社区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社会救助、低保申请、就业服务、土地流转等;在社区卫生室,就可以买药、输液、实现新农合报销;在社区阅览室,就可以读书、看报、上网了解各种信息;在社区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就可以买到放心的生产生活用品,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了社区服务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住楼房、用抽水马桶、洗热水澡、地热取暖……这些以前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城里人”才能享有的好事,如今一件件地发生在他们身上。“以前村里人常在河里、渠里洗澡,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九龙家园的住户钢城区艾山街道逯家庄村村民栾兆成回忆起昔日生活的不便时这样说。如今,他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装修了专门的浴室,墙壁贴上了锃亮的白瓷砖,开关一摁,热水就会流出来。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要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要坚决落实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农村垃圾治理是影响农村卫生条件的决定性方面,所以,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建立农村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各乡镇、环卫...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