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奎) “越在重大任务和挑战面前,越能考验我们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区上下必须责无旁贷按照市、区统一部署,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胆略,攻坚破难奋战200天,坚决打好‘两新\’工程建设这场硬仗,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5月1日上午,莱城区会堂内座无虚席,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金启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全区13个乡镇(街道)和部分区直部门负责人依次上台围绕新城镇新社区工程建设分别谈认识、定目标、列措施,一场催人奋进的誓师大会更加坚定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力抓好“两新”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莱城区作为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试点区,区委、区政府积极统一思想认识,把全力搞好新形势下新城镇新社区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抓在手上,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提升规划标准、用足用活政策、创新推进机制等方面重拳发力,全面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科学规划设计,在标准、质量、品位上坚持高起点起步。为使“两新”工程做到因地制宜出特色、出亮点、出效益、出形象,各单位专门引进高层次机构和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在具体规划编制方面,全区新城镇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镇驻地坚持“十有”标准不放松;新社区达到5000至10000人的规模,确保实现“四通”、“四化”、“四配套”:即通气、通暖、通客车、通网络,社区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套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商贸市场等经营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城中村改造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做到综合规划、整体开发、连片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区域内的公共交通、商业、医疗、文体、物业等设施综合布局、配套到位、形成系统,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努力提升城镇功能和整体品位,实现“拆除一片旧村,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片环境,催生一片产业”的目标。当前,该区新城镇新社区和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6月底前编制完成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3个农村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务实创新,用足用活一系列扶持政策。围绕加大对新城镇新社区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允许投资开发公司和开发企业依法开发利用拆迁后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可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可抵押贷款,可有偿流转给其他企业、个人,也可复垦为耕地申请享受挂钩补助政策;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方面,专门设立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并把土地挂钩项目腾地复垦补助标准由每亩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规定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出让金除支付出让过程中所发生的中介费用部分,其他全部返还实施主体,城中村改造建设新社区安置房和生活保障房,一律免收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围绕加强政策运用监督,区里严格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政策办事,做到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实现阳光操作,使“两新”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都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给群众一个明白。同时,对“两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运用市场化的思路解决,用创新的办法推进,确保“两新”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坚持以民为本,阳光拆迁建设,统筹推进“两新”工程。全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均制定了完善拆迁安置方案,灵活采取先拆后建或先建后拆、边拆边建等方式,对拆迁改造中涉及到的补偿标准、回迁安置方案、生活保障等内容,以及村庄改造程序、建设项目、资产管理、所减免的收费和所享受的收益返还、用途等,通过“明白纸”的形式全部向村民公示公开,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又与安置补偿政策基本统一的拆迁方案,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为加快拆迁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落实依法拆迁,各单位坚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决策让给群众,充分尊重民意,对拆迁补偿标准一律进行公示。对拆迁房屋的评估,专门聘请群众信得过、信誉良好的评估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区里对工程建设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优良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努力控制建房成本,降低住房造价,减轻群众购房压力,真正让群众住得起、住得好。为使“两新”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区里要求对所有开工的项目同步配套水、电、暖、气、路、绿化,并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同步建设具备社会事务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系列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玉亮) 日前,记者在《市级领导联系“两新工程”重点项目分工表》和《莱芜市“两新工程”重点项目及2010年建设任务》中看到,莱芜市市级领导联系的“两新工程”重点项目非常明确,并...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