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86岁老太手绣虎头鞋70年

来源:淄博晚报 2018-09-18 09:35   https://www.yybnet.net/

虎目圆睁,目光如炬露霸气。势如雷霆,额上大王显威风。色彩斑斓的缎面布料身,猛虎绣于鞋头,憨态可掬,陡增孩童稚趣。9月5日上午,高青县青城镇豆腐陈村一个农家小院里,86岁的刘桂凤老人正在做手工,她以一双巧手,绣出了虎的威猛,在以红、黄为主色的鞋面上,细细勾勒,虎嘴、眉毛、鼻、眼等处采用粗线条,丝线点缀着细节,画面生动活泼,这双让人爱不释手的虎头鞋,一下子有了韵味和故事。

岁学艺做虎头鞋已近年

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虎头鞋是一种为儿童设计的鞋子,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虎头鞋是高青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它的主要制作者和代表人物就是高青县青城镇豆腐陈村86岁的老人刘桂凤。

86岁的刘桂凤腿脚麻利,见到记者,她快速走进院子,一边笑着一边说:“有个亲戚的娃儿过百岁,我要送双鞋去做贺礼。”常年做手工,但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身板硬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

听闻记者要采访虎头鞋制作工艺,刘桂凤老人走到院子亭廊右侧,从缝纫机上拿起一个盛满针线和鞋样子的簸箩,坐在马扎上,就着针线便绣了起来。做虎头鞋从剪鞋样、纳鞋底、做鞋帮、到绣虎脸等,有许多程序。为了做到美观、大方,让鞋面虎头虎虎生威,还要进行插花,所谓的“插花”实际就是绣花,就是在鞋子的前端绣上老虎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还有胡子,在鞋子的两侧分别绣上花草类的图案。一旁的儿媳孙寿青向记者介绍,闻名前来订做虎头鞋的人很多,因为工艺复杂,做起来较为费事,老人一般2-3天才能完工一双。“早上起来没事就开始做鞋,午睡一会再继续做,她的眼神可好了,都不用戴老花镜。”孙寿青说。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从17岁开始就做虎头鞋,这都做了快70年了,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双鞋了。村里长大的孩子,没穿过我做的虎头鞋的不多。”刘桂凤老人告诉记者,每逢过年长辈们都会为家中的幼儿做一双虎头鞋,保佑孩子平安过年,健康成长。除了给娃娃穿,刘桂凤还为新嫁娘做婚鞋,喜庆的图案和火红的颜色,只为讨个好彩头。

没有不会绣的花样一针一线缝出精髓

旧时的虎头鞋,农村孩子人人都穿,小时候,脚上的虎头鞋是孩童时代的一道乡村风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这种童鞋,代代传承,故事很多但都淹没在岁月的风霜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才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采访中不少四五十岁的村民都记得,自己儿时,曾穿着老人亲手绣制的虎头鞋出门逞威风,新奇的鞋样总会引来艳羡的目光。

时代在更新,岁月在变迁。做虎头鞋的人都老去了,这门老手艺也渐渐隐于岁月。没人记得自己童年时代的虎头鞋扔到了哪里,但一晃70年,刘桂凤老人没有放下虎头鞋,她也分毫未受时间的影响,依旧是一针一线,所经手的虎头鞋还是早前的模样,她家后人也一直穿着她亲手制作的虎头鞋。老人说,时代变了,见识广了,虎头鞋的花样也更多了,只消有个图案,老人便能依样画瓢,缝出精髓。鞋上的风景亦有了更多变化。

刘桂凤老人虽然年纪大了,干起活来却很麻利,熬制浆糊,铺上报纸,层层打模,她浆制出来的鞋面又好又美观,还结实耐用,这种鞋面缝制起虎头鞋来更是顺手。“纳个千层底,做双虎头鞋。”3层布料涂抹面糊,粘在一起后进行晾晒,面糊干了就形成了制作虎头鞋的材料。为了制作虎头鞋,刘桂凤老人多年来用报纸剪了很多鞋底、鞋面的样式,人们可以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样式。比着这些样式,刘桂凤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鞋面以及鞋底,在鞋面上勾勒出虎头的形状,然后用手工缝制起来。记者看到,在刘桂凤老人做鞋的桌子上堆着不少已经做好的虎头鞋,鞋子样式精美,用料却极为简洁,不过是面粉、废旧布料和旧报纸。听闻这鞋子穿着舒服,与娃娃的小脚丫很是合适,附近乡邻纷纷来求。做的多了,老人也进城销售,偶尔遇上乡村大集也去凑凑热闹,最多的一次,她在一个展览会上一下子卖出二十多双。“城里人喜欢,有的买去就放在家里当装饰品。”老人说,没想到,这门老手艺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虎头鞋的亮点之处在虎头的款式和眼睛的颜色,虎目确实是精彩之处,长长的虎须也因为针线颜色选用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如果是冬天穿,虎头鞋周边再缀上一丛柔软的绒毛,更显出一份可爱。刘桂凤老人制作的虎头鞋样式多变,针脚细腻,即便是鞋底,纳起来也是不容懈怠。

后继乏人虎头鞋传承出现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明代工部尚书杨梦衮是青城人,指挥建设故宫,当时他把青城的虎头鞋带进宫内成为贡品。在古代,虎头鞋除了穿着的用途,还有驱逐邪恶、迎来福瑞的说法,颇受百姓喜欢。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如今却少人传承。

虎头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祖祖辈辈的心血,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能够沉下心来钻研一门老手艺,的确不容易,但这些老手艺的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工艺繁琐复杂,刘桂凤老人的子女都没再跟老人学习这门手艺,村里也没有人来拜师学艺,虎头鞋如今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岁月变迁,老手艺背后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事,仍像一首诗,透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文图/晚报记者董振霞孙艳芹商萍萍)

新闻推荐

淄博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大会召开 弘扬高尚师德 传递教育正能量

晚报讯(记者张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3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7日上午,淄博市第34个教...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6岁老太手绣虎头鞋70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