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成侠
6月19日下午,阳光正好。
走进肃南县城北的裕昌小区,裕固族老人杜立荣就从楼道里张着双手迎了出来。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每一道皱纹都舒展开了。
进到家里,老伴已经给每人泡好了红茶,忙着招呼大家。茶几上摆着一盘葡萄,屋里沙发、电视都是全新的,显得干净而明亮。落座后,杜立荣老人讲起了自己现在的“双重身份”。
何谓“双重身份”?记者疑惑之际,县上干部说,近年来,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全乡90%的农牧民群众陆续搬进县城定居,过上了牧区生产、县城居住的生活,因此就有了牧民、居民“双重身份”。
杜立荣老人所在的这个乡叫大河乡,辖1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有农牧户1695户4401人,草场35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畜牧之乡。
“那时候可苦了,整天跟着牲畜跑,8岁前就没穿过鞋子。”杜立荣说,“到了冬天,草原上不下雪,牲畜没水喝,就不能进去放牧;雪下多了,成了灾,也进不去,牲畜吃不上草,死得一茬一茬的,收入就没了。”
他说,还是政府好,政策好,现在给草原上通了路,通了电和水,吃的喝的都用车拉进去,按草定畜,草好羊也好,收入就稳定了。他搬到城里后,儿子儿媳接替他在外放牧,养了600多只羊,一年下来收入差不多25万元,一家三代5口人,手头不缺钱花,日子过得非常宽裕。
刚开始住到楼上的时候,杜立荣老人还觉得不习惯,没事老想到楼下院子里转转,“几回回梦里回草原”。时间久了,还是觉得住城里方便,心里舒坦,再也不担心刮风下雨日头晒了。人老了,有个安稳的居所,比啥都好。
当记者提出给他和老伴照相的时候,他老伴进屋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了一身传统的裕固族服饰,有点拘谨地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地望着大家。
老人现在住的这个裕昌小区,是县委县政府2011年建的。县上为了落实牧民定居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在大河乡喇嘛湾村整治土地300多亩,建设了各类保障性住房48幢,大河乡裕昌社区成了全县最大的农牧民集中定居小区,安置了1537户3800人,有效解决了进城农牧民上学、养老、就业、就医问题。2014年社区开始实行“政府指导、社区监管、企业运营、政企合作”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了从“牧民定居”到“定居兴牧”的飞跃。
告别杜立荣老人,走出裕昌社区的时候,头顶依然是童叟无欺的纯净蓝天。看着小区院子里休闲的老人和玩耍的小孩子,他们无疑是幸福的。
肃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