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记者黎静吴晓燕鲁明
“尽管不想走,不想离开世代生活的牧场,但我和乡亲们还是忍着泪水搬离了。”时隔两年之后,身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富达民族服饰公司刺绣技师的安雪梅,仍对当初搬离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大河乡的情景记忆犹新。搬迁后不久,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安雪梅接受了裕固族刺绣系统培训后上岗成为刺绣技师,每月大概有2500元的收入。
“当初搬家时,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为了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我们还是得搬。”自去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问责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以来,推动祁连山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为像安雪梅一样的农牧民、企业和党员干部们的自觉行动和选择。
祁连山,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最重要的一环,其涵养的水源是甘肃河西走廊5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然而,数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形成的破坏,却让美丽的祁连山“变了颜色”。自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被曝光至今,一年时间过去了,祁连山环保问题整改进展、效果如何?本报记者日前再次深入祁连山进行了探访。
集中攻坚,实时监控——打响全方位整治战
初夏时节,正值万木葱茏的时节,但当记者驱车进入祁连山腹地,眼前却仍是白雪皑皑的景象。绵亘不绝的山脉里,挺立的苍松、云杉等树木,向世人展示着祁连山新的蓬勃生机。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198.72万公顷,其中张掖段面积占到了保护区总面积的76.44%,(转二版)
新闻推荐
——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综述
肃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