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生红
一场秋雨后的肃南草原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走进马蹄藏族乡大都麻村,令人眼前一亮:昔日弯弯曲曲的土山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砂石路;昔日低矮的破屋子,变成了独具藏式特色的小康房;走进村子,养殖小区拔地而起,牧家乐里笑声阵阵,电子商务服务点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村文化广场加快建设……这是该县精准发力推动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一“纲”十六“目”瞄准小康路
步入大河乡西岔河村***工作室,墙上的作战图标明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贫困户帮扶措施、产业发展规划等,桌上摆满了各类***资料。“现在,县有***办公室、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双联帮扶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组成双联与***深度融合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摸清家底,精准到户建档立卡。”大河乡党委书记钟向辉说。
年初,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双联帮扶单位干部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问卷调查,像解剖麻雀一样,认真摸清每一个村、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建立贫困村村情档案、问题台账、需求清单、村级规划、工作台账等资料库,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为***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该县属全省“插花型”贫困片区,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全县扶贫对象由2011年的651户2000人减少至2014年的62户200人,贫困村由7乡49村减少至现有的4乡5村,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838元提高到2014年的7525元,年均增幅在18%以上。县上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7”和市委、市政府“1+19”***方案的基础上,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制定出台16个本土化落地方案,形成“1+16”一揽子***政策框架,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各方面力量,为4个乡镇5个村的62户200名贫困人口列出脱贫需求清单,明确脱贫措施,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确保5个贫困村实现“当年整村脱贫,三年巩固提高,六年进入小康”目标。
针对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的状况,大力加强贫困村路、水、电、房等建设;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实现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网改造全覆盖;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95%以上。 (转二版)
新闻推荐
以不方便换真方便以高投入换低成本 肃南“马背法庭”变成“车载法庭”
本报记者陈文宝 钱晓萍 4月26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喇嘛湾村王金花等四村民,诉村委会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由该县法院的“车载法庭”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现场开庭审理。审判长...
肃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肃南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