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明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实践活动中,肃南县大河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群众新模式,将党的声音和政府的管理服务延伸至村、组、户和每个人,从而实现“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该乡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进入县城定居。“农牧民”转变为“城市人”,原有的基层管理体系缺位、越位、错位等时有发生。该乡探索以乡党委为核心、村党支部为基础、全体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村户联系”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奏响“为民、利民、惠民、和谐”的干群连心曲。
“如今,农牧民到县城定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是找原来的村委会,还是找现居社区解决,在这个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上,很容易滋生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该乡党委书记张喻说。
为此,该乡以原自然村、村民小组或相对集中的若干户划分网格单元,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在19个网片、13个网格中绘制出了168张“民情地图”。在每个网格中绘制《网格民情图》、《产业转型图》、《重点人员图》等8张民情地图,全面建立民情档案,全方位构建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平台,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保障,最大限度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民情在一线倾听、服务在一线开展、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推动”,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当地农牧民说,以前有困难不知道找哪个干部,现在有了网格服务队,不用我们去找,他们就先来了。网格员赵雪红在入户走访中得知白庄子村于自燕家中所养的7头奶牛牛奶销路不畅后,随即印制200张送奶联系卡发放到县城居民家中,畅通了牛奶销售渠道。于自燕说:“如果没有网格化管理,这事办得就没有这么顺当。”
一个个网格,正在组成一张覆盖全乡、伸向每家每户的“大网”。将县城农牧民定居小区和城郊村辖区的846户、2100名农牧民、98名党员,通过“网格+党小组+服务队”的组织架构连接到了一起,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全覆盖。今年,通过“民情医院”,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共接访、下访群众1141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办理实事、好事143件次,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43条,目前已解决或采纳39条。全乡刑事、治安案件查破率均达98%以上,民事纠纷调处率达96%以上。
该乡建立以基层党支部为龙头、以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片村干部为主体、以全体党员为骨干的“片、村、户”民情联系机制,以“民情医院”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开展网格下访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民情医院”这一载体,使全乡干部对产业发展、规划一目了然。乡党委针对该乡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增收渠道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从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入手,狠抓农牧产品科技推广、育种改良、设施养殖、产业调整,努力拓展农牧民持续增收渠道。依托已建的5个经济合作社,扩建大岔村牦牛专业合作社规模,在西岔河村修建高标准舍饲养殖暖棚48座,为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乡细毛羊饲养量达16.6万多只,牦牛饲养量达1.1万多头。组建乡村两级支部服务队19个,党员帮扶队19个,能人示范队34个,产业经营示范户15户,建成规模养殖、屠宰贩销、细羊毛标准化生产、大棚种植、劳务输转、玉石加工等各类党群共富组19个,成员达1000多人。
一次次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行动,使为民、惠民成为基层管理服务的自觉追求。网格里,党员干部体会着这样的变化:在走访服务中,群众一开始怀疑、观望,后来是审慎接触、逐步了解,最后许多群众把网格服务队当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向他们反映。这一转变,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的过程。针对部分农牧民居住分散,在日常学习农牧业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不便的问题,乡上设立“魅力网格·活力图书”服务车,按照民情网格员填写的《民情收集薄》和《图书需求收集册》内容,挨家挨户为农牧民送去图书,使农牧民可根据自身喜好随时借阅到所需要的图书。
在一个个网格中,老百姓有了一支支“不走的服务队”,基层干部也经历了一次次思想洗礼。“每个网格都是一种责任,作为服务队员,它使我真正走进农牧民家中,在帮助老百姓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个教育和实现价值的过程。”网格员赵雪红深有体会。
新闻推荐
肃南讯今年夏天,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牧民张兴忠居住的楼房楼顶漏水,不知道找谁来收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连心卡”上包村干部的电话,随后包村干部就找来了建筑公司的人员对漏水问题进行了处理...
肃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