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武雪峰
“双联”行动中,肃南县以规划先行明思路、产业帮扶促增收,项目帮扶夯基础为抓手,利用各类惠民政策,致富信息,一批批乡村公路、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开工,一项项以种养结合、生产加工为主的富民产业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了农牧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规划帮扶明思路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该县各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响亮口号。全县28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2个村、3户农牧户,127个部门单位和1982名干部职工全部参与双联行动,与联系对象面对面交流对接,制定帮扶计划104份,发放干群连心卡1362份,实现了联系乡村的全覆盖。从农、林、水、牧部门抽调101名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全县101个行政村、101个村级畜禽防疫员、66个专业合作社、30个农牧民科技指导员、605户种养大户,并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开展农牧科技指导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两当十送”活动(即:当参谋、当朋友,送政策、送理念、送信息、送技术、送文化、送法律、送温暖、送希望、送服务、送新风),发放干群连心卡1362份,实现了干群无缝对结。一条条建议,汇集了民智;一本本日记,饱含了深情;一场场探讨,打开了思想阀门;一份份报告,孕育着发展良策。
产业帮扶促增收
为了确保实现全面奔小康目标,该县针对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群众经济收入渠道单一等问题,盘活融资渠道,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创建增收平台,拓展增收空间,全方位解决农民收入低问题。帮助联系户以信誉担保方式,协调落实妇女小额贷款和双联贷款1.7亿元,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新组建细毛羊养殖、瓜菜、草畜、中药材、加工销售等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积极探索“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引导种植制种膜玉米4500亩,种植优质苜蓿2500亩,新增设施瓜菜644亩,舍饲养殖468户,推广本土中药材种植610亩。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县各部门、单位干部共为联系户购置农资折合资金460万元,为贫困户联系贷款1230万元,捐助现金48.6万元;为帮扶村联系安排项目217个,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选编》等宣传资料2万多份,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45场次,培训群众7000多人次,解决遗留及突出存在的问题340件。
项目帮扶夯基础
为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发展难题,该县对现已确定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重拳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前,大河乡西岔河村一排松草原的65户牧户吃水要到十几公里路外拉水,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帮扶单位协调下,投资144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没有通电前,我们只能过着单调的游牧生活。通电后,不仅可以看上电视,还能用上家用电器。”在皇城镇西城村生活了40多年的安红梅和其他12户牧民家自去年6月份接通电网后,告别了无电生活。结合新农村“四化”示范点建设,通过联村联户联项目,投资3.5亿元组织实施涉农重点建设项目104项,并积极争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7亿元,落实禁牧草原面积68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11.9万亩,惠及牧户8306户,农牧民人均受益6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减负与农牧民增收双赢。同时,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全力帮助农牧民群众抗击自然灾害,针对大河乡草原发生严重鼠害的实际,组织全县124个县直部门24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同农牧民一起,对严重遭受鼠害的162.3万亩草原开展了鼠害集中治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生红 走进肃南草原,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康乐草原、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七一冰川、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一处处美不胜收的...
肃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