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最大的变化还是门口的公厕改成水冲式厕所了,没有异味,脏乱差得到极大改善,新厕所建的很漂亮,与周边环境也更搭调了。”山丹县清泉镇长城社区长城新村西一街居民徐世荣乐呵呵地说,巷道硬化了、上下水通了、通过整治环境也好了,住在这里越来越舒服了。
从传统、简陋、脏乱的旱厕到如今干净、整洁、方便的卫生厕所,在山丹大地上,一场城乡“厕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城乡生态环境也正经历着“内在美”的转变。
近年来,山丹县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改厕要求,制定下发《2011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山丹县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卫生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农民卫生防病意识和卫生习惯显著提高,有效控制和减少了疾病传播,逐步解决了全县农村厕所“脏、乱、差”现状,农村卫生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7年,长城新村、农修厂等平房区旱厕进行清理改造,清理居民私建小厕所15个,拆除公共旱厕3处,在长城新村、运输公司家属院新建水厕3个。特别是下水改造后,好多居民拆了旱厕改成水厕,干净卫生,面貌焕然一新。”长城社区副主任周晓华介绍。
厕所虽小,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事实上,早在2008年,山丹县就响应省市要求,将农村改厕列入“民生工程”,2008年至2013年,组织实施了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国家投入资金612.5万元,实施粪尿分集式厕所1.17万座。
整洁的墙面、平坦防滑的地砖、干净的洁具……在霍城镇西关村村民闫好义家,改造完的农家厕所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异味。
“以前一到夏天,厕所里苍蝇乱飞,蛆虫乱爬,臭味难闻,自改成了卫生厕所,苍蝇蛆虫不见了,臭味也没有了,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坦。”闫好义高兴地说。
为实现农厕改造工程的快稳好,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将农村卫生改厕列入为群众办的好事事实之一,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县、乡镇、村社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实现任务分解到村、责任落实到户、具体实施到人,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政府倡导、群众自愿、民建公助、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重、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改厕质量。建立“县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工作模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推动改厕工作。
“最初,室内卫生厕所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这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陋习使然。”爱卫办工作人员丁兴华说。为了赢得群众的支持,县上举办爱国卫生及改厕专题培训,深入持久做好改厕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宣传“三有三无一处理”卫生厕所标准(即三有:有厕屋、有门窗、有化粪池;三无:无蝇蛆、无臭味、化粪池无渗漏;一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教农民算好健康账、经济账,建立强大的群众基础。同时,聘请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派员蹲点、进村入户宣传,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促进了卫生改厕项目的深入实施。
为顺利推进“厕所革命”,坚持“项目补助、农户筹资”的基本原则,多渠道解决改厕资金需求,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保证了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改厕项目的要求,严格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县督查考核局对照改厕农户登记册、工程项目档案,对各项目乡镇、村的改厕工作进行督查验收,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至目前,全县农户4.23万户,累计建成卫生厕所4.05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74%,其中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95万座,普及率达46.12%。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翟继宗)2017年,山丹县围绕省、市、县提出的文化领域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实践路线,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稳步推进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市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