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建刚
2011至2013年,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达6.4亿元,三立小学建成招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如今,在山丹“教育均衡”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所有山丹教育人正在谱写的动人乐章——从人人都有学上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优化配置,以教育均衡促教育公平,山丹教育均衡发展破冰前行,成效引人注目。
让教育张开腾飞的双翼
山丹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究其实,首先是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做到了投入放权两支持。所谓投入,是给钱、给人、给政策;所谓放权,是选对主管部门负责人,放开手脚让他干。该县把教育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在资源配置、投入保障中确保教育优先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47名,为山丹一中引进重点师范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46名,缓解了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优先考虑配备教育干部,试行公推公选,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全县各学校教育管理力量得到明显加强。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规定,依法保障教师待遇。2013年率先在全市六县区提高班主任津贴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三年共拨付专项资金200多万元,用于重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
让城乡孩子都享受到快乐的童年
该县坚持“科学实施、资源跟进、多元投入”三个原则,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差距,科学合理布局全县教育资源,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亿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先后完成陈户中心小学、新河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建设,三立小学新建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学前教育累计投入资金1620万元,完成清泉幼儿园建设和11所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及蓓蕾幼儿园、博兴幼儿园等3所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工程。投入教育设备购置资金1082万元,为全县38所中小学全部建起了理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践室等功能室,装配多媒体教室485个,实现了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学装备全覆盖。同时,制定出台《山丹县教育装备基金管理办法》,每年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提留15%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基金,统筹配置教育教学设备。
让学校成为学子成才的殿堂
该县实施“六大培训”工程,推行“五维教研”模式,注重“六类课程”开发,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教师队伍素质、课堂效率、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该县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在国培、省培基础上,与南京建邺区签订培训协议,为全县培训骨干教师180多名。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骨干教师49人,市级骨干教师77人,县级骨干教师319人,张掖名师1人,山丹名师4人。及时出台《山丹县高效课堂考核与评估认定办法》,积极推行“五维教研”模式(突出教研设计、教研引领、教研服务、教研评价、教研力量整合),以强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传承学校办学积淀,依托学校优势特色,找准学校发展目标,“田园式”、“生态式”、“书香式”和“花园式”学校相继产生。
新闻推荐
甘州讯(通讯员付聪林)近日,省文联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举行。会上表彰了30名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市作协副主席、山丹县文联主席梁积林名列其中,成为张掖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艺工作者。 梁积林...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