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安维龙
走进山丹县东乐乡中心幼儿园,校园空地几乎被绿色人造草坪覆盖,滑滑梯、跳跳床、跷跷板、秋千等大型户外玩具一应俱全,孩子们的毛巾、口杯排放整齐,各种各样的小型玩具琳琅满目,卫生间干净整洁,墙壁和天花板上张贴、悬挂着孩子们喜爱的图画和手工制品……在山丹县,像这样的幼儿园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全县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8所,民办幼儿园12所,全县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100%,学前二年幼儿入园率为96.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1.84%,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私并办、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
强筋壮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多元化
该县按照“公办引领,民办提升”的原则,城区形成了以县幼儿园为龙头,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发展格局。县幼儿园、清泉幼儿园均已通过省级一类幼儿园验收,已成为全县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教学研讨、辐射带动的主阵地。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民办学前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加大对规模较大的蓓蕾幼儿园、爱心幼儿园、博兴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形成了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布局调整后闲置小学校舍,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通过提供办园场地、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民办幼儿园,促进了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大检查和年检,促使民办幼儿园不断改善条件,提升办园层次,提高保教保育质量。
全面覆盖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标准化
该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自2012年以来,已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11所农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835万元。目前,县幼儿园、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大部分的村级幼儿园改扩建任务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均已达到了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全县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幼儿办园条件差,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县幼儿园、清泉镇幼儿园等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母鸡带小鸡”模式,大力实施“公办+民办、名园+新园、强园+弱园”的模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积极推行“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制度约束和政策激励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措施,调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配强队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规范化
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教师队伍是保障。该县针对幼儿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把师资培训放在首位,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办法,积极为教师搭建外出学习、观摩交流的平台,通过学历教育、国家和省市培训,师徒结对和“传帮带”等形式,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通过举办全县幼儿园负责人培训班,学习《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县幼儿园办园理念进一步转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使幼儿健康、安全、快乐成长。“户外大自然教学”、“家园社区合作”、“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已渗入城区幼儿园保教活动之中。拉丁舞、折纸、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教学已经逐步走进了幼儿课堂;“区角活动”、“远足体验”等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有力措施;阳光体操、户外游戏扎实开展,锻炼了孩子们强健的体魄;“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的幼儿歌舞演出已成为各幼儿园展示保教成果的重要形式和社会检阅该县学前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
新闻推荐
李 涛 群众路线,正风肃纪,狠出重拳。喜党政上下,贯彻实践;去尘除垢,招实效显。改进作风,务实清廉,一心为民谱新篇。树形象,现党员风采,砥柱中坚。查摆“四风”问题,深挖根源是关键。搞形式主义,群众怨叹;...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