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建刚
近日,笔者在走访山丹县的家庭农场时看到,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留守妇女成为农忙季节的生力军,不但为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农场主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在自家门口的“农业车间”当起了收入不菲的“产业蓝领”。
“每天干活10个小时,工资100元,还有‘专车\’接送,我们现在也成了‘上班族\’。”在该县清泉镇北湾村的家庭农场里,正在干活的留守妇女张玉英高兴地说。
张玉英是在山丹县李桥乡的一名留守妇女,因为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到附近的家庭农场打临工就成了张玉英的“工作”之一。每天早上七点,张玉英送完孩子来这里“上班”,下午6点回去正好赶上孩子放学,真正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据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李凤武介绍,目前活跃在乡村的农事临时工大概有1.5万人左右,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做零工、打短工、当“农事钟点工”挣钱逐渐成为山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的新时尚。
在清泉镇双桥村农场主李全国的农场里,笔者看到20多名妇女正在地里干活,她们年纪大多在四五十岁左右,都是因为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今年50岁的谢芝莲是大马营乡花寨村村民,自家的土地全都流转出去了,儿子媳妇赴外务工,因为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孙子,闲时就到城郊的农场务工,每天都能挣100元。
农场主李全国介绍,这几年,留守妇女一直是自己春种秋收主要用工来源,现在正值种植马铃薯的关键时节,自家农场里有1000多亩马铃薯需要尽快种植,每天都需要二三百名劳力,正是这些留守妇女帮了自己的大忙。
去年以来,该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56万亩,形成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户855户,其中流转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46户,带动发展家庭农场386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8个,加入合作社农户17869户,全县的20781名留守妇女中超过三分之二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实现了妇女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双赢。
新闻推荐
山丹讯山丹县位奇镇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使美好乡村建设合民心、顺民意。 今年,该镇多次在位奇村、廿里堡村、侯山村等村召开项目现场调研会、项目交办会,将镇情与群众意愿贯穿工作各个...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