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版)
二
在山丹,无论是居民、农民还是打工创业的外地人,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
每天早上,在县文化馆三楼2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梁雄、陈爱琴等一批文艺爱好者都会相聚在一起,歌唱美好生活,舞起快乐人生。这支去年由群众自发组建的群星艺术社团在短短一年时间,就由原来的10多人发展到48人,他们编排演出的《扇舞翩翩》、《今夜舞起来》在2013年“全市首届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最近正在编排的舞蹈《中国的希望》等节目,准备和山丹农民春晚荣获一等奖的小品《卖驴》一起,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工作下基层巡回展演,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县文化馆还积极挖掘整理《山丹罐罐席》、《山丹念宝卷》、《山丹炒拨拉》、《周玉梅麦秆画》名录,使具有山丹文化特色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展示和发扬。
在“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县图书馆联合城关小学、山丹二中、清泉幼儿园等联合举办读书征文演讲诵读活动8场次,营造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氛围。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县博物馆策划开展“传承四坝文化,再现陶瓷工艺”活动,邀请原县陶瓷厂的工人师傅为中小学生再现泥捏烧制工艺,积极联系邀请省博物馆专家,准备策划举办山丹民间收藏鉴宝、馆藏精品文物鉴赏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够免费走进高雅艺术殿堂,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同时,积极开发《胡腾舞》、《梅花唱和卷》、《天文异祥兵书》等代表山丹文化特色品牌的文物复制品,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为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年初,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文广新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全面启动“乡村舞台”建设工作。陈户乡岸头村等5个农村文化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文化氛围浓厚、有自办民间艺术团体的村“乡村舞台”建设项目已“跻身”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个村年内将配备价值10万元的设施设备。位奇镇运用市场化开发的模式,在位奇村建成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综合性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1处,配备高标准电子屏和体育健身器材。清泉镇清泉村借助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机遇,建成高标准文化小广场,在歌舞、戏曲、民间小曲小调表演中,在男女篮球、拔河、乒乓球比赛中,村民们尽情享受着文化生活带来的快乐。村党支部书记赵世君说:“我们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村民们的思想再不是‘一盘散沙\’了,生活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全县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6个高标准综合文化站,141个农家书屋,38个村级文化小广场,4个固定电影放映点,6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乡村群众就近、便利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成果。三
为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县创新思路,采取政府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挤出一定专款支持县级文化单位、专业文艺团体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三下乡”、重点文化品牌活动下农村进社区活动。由原县歌舞团改制组建的文化旅游演艺公司每年都要在全县各乡镇、村社社区义务演出几十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业水平的文艺演出。电影公司组织全县5支“飞天院线”数字电影放映队常年送电影到乡村、社区以及农民工建筑工地,每年免费放映1200多场次。县上还组建“文化使者”团队21支600多人,平常活跃在街头、公园、农家院落自发演出,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文化节会赛事便积极参与集体文化活动。今年县文广新局出台《山丹县“文化使者”网格化服务实施意见》,全县每个行政村派驻一名文化干部、一名联络员、一名志愿者、一名村文艺带头人,积极参与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每个行政村依托一个阵地、一套设施、一支队伍,常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打造文化使者·种子工程,力争志愿者队伍突破1000人,把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全县每个角落。目前,发展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30余个,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机关文化。腾达冶金、丹城砼业、电力公司、国博酒业等驻地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优势,把企业文化送到社区、农村、工地以及生产第一线,并大力支持全县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文化年货送万家等重大文化活动。
每年夏季,县宣传、文化部门都要配合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艺术节,精心策划举办县上的文化品牌活动——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这样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几届。今年为挖掘传承优秀的西北民歌艺术,宣传焉支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县上又与省文化馆联合举办以“走进国博故里·唱响西北民歌”为主题的首届焉支山民歌大赛。目前,己向全省各市县发出了邀请函件,并在《甘肃日报》等媒体刊登了大赛公告,届时优美动听的一首首西北民歌将在焉支山颁奖现场、县城预决赛场地奉献给城乡观众。
“西风烈”西路军水墨人物画展、“山丹好声音”网络歌手大赛、电视秦腔戏迷大赛、迎新年广场舞……每年举办的大量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和文化赛事活动,不仅让广大群众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也为地方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苏黎、郭勇、杨桂萍、陈学斌等作者在文学、书法、摄影、绘画等各文艺类比赛中屡获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项,歌舞小品《夸丰收》上了甘肃春晚,受到县委县政府重奖,《山丹美食》、《山丹民间故事》等地方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出版发行,文艺精品创造再创新高。
如今,山丹百姓的幸福生活中浸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儿。热火朝天、日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浓浓的文化气息,也正在为充满发展活力的山丹持续发力,文化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音符。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安维龙)山丹县以推进城市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强化建筑市场监管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今年,...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