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山丹县霍城镇西关村村级文化体育广场看到,村民们三五成群在广场上做操,打球,健身,跳舞,尽情享受着文化体育工程带来的欢愉。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农民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看到的只是这巨大变化的一角。
西关村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23户479人,贫困面为21.8%。双联行动开展之初,市环保局等帮扶部门针对该村产业规模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脱贫致富目标,指导该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努力在全镇带头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双联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全村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村党支部书记陈鹏说。在双联单位的协调帮助下,该村投资30万元建起西关村2号综合养殖小区,修建暖棚羊圈9座,羊饲养量达1000只。投资140万元,新建面积200平方米村级文化体育广场。人饮工程入户率由原来的40%发展到现在的60%。投资143万元建设达达坝5.1公里、东山坝2.5公里2.7公里和二坝3.7公里的U型节水渠道。
西关村是该县新农村“四化”试点村,帮扶部门与村两委班子科学谋划,把双联行动与能人带动相结合,围绕“特色增收、产业富民、劳务兴村、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能人优势,成立以劳务带头人组成的劳务输出产业协会,扶持发展陈希虎花土沟建筑基地、夏学元敦煌石棉开采基地、陈三让石棉运销基地、杨多元酿酒、酿醋劳务基地,年均输出劳动力800多人,劳务收入达3040多万元,劳务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7.8%。同时,紧抓致富能人返乡创业机遇,建起西关综合养殖小区,协调帮助吴自军、童天寿等5户养殖户联系贷款40万元,增强养殖户通过养殖增收致富的信心。依托集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村投资46.8万元改造了156户临街店铺,带动群众向二、三产业方面发展,实现了群众多渠道增收。以发展集约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为支撑,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由“粗放型”种植向“集约型”种植、由单一种植向特色种植的现代农业转变。目前该村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500亩,占总播面积的41.6%,涉及农户260多户,拓宽群众增收路子。积极与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协调,将霍城镇东关村列入全市2013年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范围。该项目已下达资金80万元,项目的实施,将为解决村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环境问题提供资金保障,有效改善村容社貌。
双联行动中,联系该村的市环保局55名联系干部走村串户,摸清联系村基本情况,并发放“民情连心卡”,把帮扶单位、姓名、职务以及联系方式向帮扶对象公开,随时同被帮扶户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致富计划,经常向其宣传党在社区、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其解答在就业、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促进双联行动取得实效。
新闻推荐
山丹讯山丹县扎实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第二轮竞聘上岗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力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至目前,已完成全县160多家事业单位2818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竞...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