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通过推行特色产业富农、土地流转增收、技能培训提质,不断做大现代设施农业,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该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和《山丹县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资金补助试行办法》,自2009年以来,县上每年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设施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由政府投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业平台,吸引能人大户投资兴业。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5332亩,双孢菇、红地球葡萄、精细蔬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建成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47个,牛饲养量增加到3.45万头,羊饲养量稳定在110万只左右,设施规模饲养量占畜禽养殖总量的54%,实现了“户均发展一亩设施农业、人均一亩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收近500元”的目标。
“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既能收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部门村民还腾出手来搞流通、搞运输、搞三产,收入增加了不少”,位奇镇二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邸多民说,今年该村流转耕地110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2%。“你种我的地,我赚你的钱”。如今,这句话不但是该村农民的口头禅,而且还是该县土地流转实现双赢的见证。该县出台《山丹县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不断创新思路,在推动土地流转上创新模式,通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拉动、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动等方式,促使土地流转工作向规模化、效益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今年,全县有序流转土地25.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6.7%,涉及农户21261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6%。流转规模经营户855个,催生“家庭农场”440多个。种植作物由原来的马铃薯、油菜向油葵、制种、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高效作物发展。“土地流转把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还可以获得一份资产性收入,男人外出打工,妇女在家门口打工,有效增加了收入。土地流转在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流转土地双方的互惠双赢。”县农委主任王建生说。
围绕群众需求和市场两个航标,该县扎实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前三季度,共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1场次,培训3496人。完成农民科普培训203场次,培训1.85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2万余份,成立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创建东乐西屯、位奇马寨2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开展技能培训22期次,培训群众1480人次。举办农村能人创业培训班,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85人,260人通过培训走上了创业之路,150人在原创业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创业成功率达80%以上。组织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创业能人50名赴湖南、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开阔发展视野,坚定发展信心,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合作社影响力和知名度,趟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新路子。至目前,全县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6个,规范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个,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项目3个。
新闻推荐
振兴教育看山丹 盘活资源快发展 ——山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山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