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秉珍杨建刚张有光
“科技创新不仅能带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山泥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兴有说。该集团凭借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新建起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并顺利生产,实现了传统水泥企业向现代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华丽转变。近年来,山丹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致力于在科技项目争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上提高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不竭动力。
项目——提供科技创新发展动力
山丹腾达西铁、宏定元化工等3家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节能技术研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竭力为企业项目申报提供全过程、便捷式服务,鼓励企业积极争取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企业科研力量。目前,全县已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8家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争取到科技项目资金达460万元。精心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创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建了两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一家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人才——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山丹宏定元化工公司和西北师大化工学院胡雨来教授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合作,投资280万元的二氨基甲苯新工艺开发项目顺利省级科技查新,并获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资金项目支持。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外来人才,该县打破地域、户籍、身份、编制等人才流动制约,简化人才准入程序,构建起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人才培训措施,共引进各类人才500余名,其中专家3人,有效破解了企业的人才瓶颈。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培育本土人才。举办由34家企业56个部门(单位)16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全县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暨知识产权培训会。深入甘肃金山啤酒等8家企业实地考察调研,现场为企业技术人员传授知识产权创造、挖掘、运用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达34件,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1亿元。
合作——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今年,甘肃山丹爱森源合成木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该县科技部门协调,与河西学院达成科技服务院企合作协议,共同完成《高分子合成塑木材料生产技术应用》项目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县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并获得喜人成绩。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先后与甘肃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进行项目对接,加强与知名高校、重点院所技术合作,争取更多的高层次创新资源落户山丹。西南石油大学与山丹新龙首化工公司合作开发了《石油高温泥浆处理剂PSC—II的研究与应用》新产品及技术改造,产品已通过吐哈、青海、长庆三个钻井基地实验证明,产品抗高温、抗盐、降粘降滤效果明显,特别在深井中应用效果更好。目前,全县有10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到市级院企业合作项目3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1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振兴教育看山丹 舞活教育发展龙头 ——山丹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纪实
——山丹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纪实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