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大量农民子女流入城区学校,导致城镇教育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供给严重不足,学校长期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一些未迁入城市的农民千方百计让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就读,致使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时,充分考虑城镇化带来的影响,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注重内涵、突出重点的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努力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大力优化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的同时,依托全县重点社会事业项目之一的三立小学建设,积极调整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加大城区学校改扩建力度,提高学校承载能力。以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建设,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整体面貌,逐步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办学资源,促进城乡学校办学硬件均衡。
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课件和教学光盘,通过“班班通”等平台建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让城乡学生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以乡镇中心小学为核心,对师资、图书等资源定期交流轮换,实现乡镇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实行城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建立城乡学校之间领导与教师双向交流机制,积极开展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活动。要求评选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评聘高一级职务(职称),推荐县级及以上先进个人等,必须有两年以上在农村学校(园)任(支)教经历,在城乡学校之间相对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师资水平提升。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城区生师比、农村班师比的配置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并按标准配足后勤服务人员及安保人员、炊事员、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完善以农村学校为重点的教师补充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任教师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加强农村教师业务培训,财政部门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在政策和经费上予以扶持倾斜,充分利用“国培”、“省培”及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平台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进一步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农村学校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选派中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并加快农村优秀中小学校长和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严格落实法定教育投入政策,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预算内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鼓励中青年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实行特殊津补贴制度,并在职称评聘上向他们倾斜。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让农村教师真正体会到生活有甜头、待遇有想头、工作有奔头。
关爱困难群体学生。落实好国家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机制,并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按时足额到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他们能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疏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促进留守儿童人格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山丹县政府)
新闻推荐
(接一版)探索建立以玉米(牧草)种植——秸秆青贮——牛羊养殖——粪液制沼——有机肥生产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施惠农政策,探索建立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路径。...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