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安维龙
曾几何时,山丹县的百姓为出行难、行路难、发展难、致富难感到无奈与心酸。
但在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的近几年,山丹大地发生的巨变无处不在,让老百姓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脚下的路,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出行的方便、快捷。近年来,该县实施“交通提速”工程,以大举措、大手笔、大气魄,全面加强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至目前,完成投资4.47亿元,修建农村公路162条92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68.9%。
如今,走进该县农村,只见高标准的水泥路、柏油路一直延伸到了村村组组,昔日沉寂的山村被一下子唤醒了,运输特色产品和牛、羊的外地车辆往来穿梭,兴高采烈的农民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坦途大道舞彩虹,德政工程润民心。
近年来,该县按照有责、有力、有效、有为的要求,把效能风暴行动贯穿于道路交通建设和为民服务全过程,确保实现“人管好、活干好、钱花好”的目标。以规划为龙头,把全县交通融入省市大交通,并对接省市交通建设政策,争取公路项目,以项目支持交通,以项目带动发展,形成“建成一批、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县道路建设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以工程质量年活动为契机,规范建设程序,努力把农村公路建成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亮点工程。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招标程序,优选资质深、实力强、技术好、信誉高的施工单位承建公路工程,并采取巡回监理组全程监、村社干部及义务监督员跟踪监、技术及施工人员现场监、群众及社会各界随时监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强力整改。购置实验设备,建起农村公路实验室,确保工程检测质量达标。施工单位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和组合式振捣架,严格控制配合比,加强振捣,提升工程质量。充实技术队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和锻炼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建设项目有人抓、有人管。对不合格路段和环节,采取停工整顿、返工、经济处罚等办法,督促施工单位规范施工,提升工程质量。
为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该县着力构建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部门管理与乡村管理、专业养护与多种养护方式相结合的管养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管养职责,以乡村结合低保供养的方式,确定专人,分段管理,常年养护。在急弯、陡坡等路段设立限速、警示标志,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落实桥梁养护责任制,及时修复承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确保行车安全。坚持宣传与治理、定点与巡查相结合,昼夜检查,控制超载车辆,保护路产路权。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考核,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见效的目标,全县交通道路建设实现网格化发展。
该县抢抓被确定为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山丹县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并全面启动试点工作。计划利用1年半时间,完成投资1.39亿元,建设通村道路48条252公里,力争全县所有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
今年,该县按照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商宜业新山丹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100公里;投资2000万元建设城市新区至大佛寺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投资1750万元建设陈户乡陈户村至老军乡丰城堡村通村公路25公里;投资145万元改造危桥3座;投资64万元完成新马路安保工程……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搭建起了山丹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起了坚实有力的交通平台。
新闻推荐
强村富民带头人 ——记市三届人大代表、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李积光
——记市三届人大代表、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李积光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