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3年10月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了张掖市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报道,现原文予以转载。
一边是农村富集的人力资源,一边是种类繁多的培训项目,如何发挥培训的最大效益,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张掖市的答案是,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把资金、师资、校舍、设备等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效果。
仅2013年,张掖市县区财政就安排1200万元来保障培训工程的实施。近年来,该市已累计整合培训资金1.6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32.9万人,其中有1.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连续四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500元以上,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4元。破除各自为政、多头培训——
四级联动整合资源
“过去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林、水、牧、机单打独推,各唱各的调,现在县农科教培训中心从建到种,把设施葡萄栽培技术一条龙服务到位”。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村村民赵英泰高兴地说。
赵英泰看到了劳动力技能培训给他带来的好处,但他也许并不知道,这得益于张掖市一项重大工作举措的出炉。
从2008年开始,张掖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年时间开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破除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培训的体制机制障碍,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项,市直相
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程工作小组,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工作小组办公室,各县区、市直培训责任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这项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调度、集中使用。
在资金整合方面,张掖市统筹国家和省里安排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等项目,对培训资金、内容、对象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考核。
在师资整合上注重形成大队伍,把全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培训师资库统筹安排使用,大规模集中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农业推广技能技巧培训,对全市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努力打造一支既是农艺师、畜牧师,又是培训师的“双师型”培训师资队伍。
在培训阵地建设上,集中优质培训资源,以县区党校为依托,整合行政学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技(机)校等培训机构,成立社会服务培训中心或农科教培训中心,以此为主阵地,大规模开展党员、干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同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分门别类按需培训——农民“点菜”专家“料理”
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有种植小米的传统,但因缺少相应的种植技术,这一优势产业一直没能做大。技能培训工程给乡里带来了机遇,该乡围绕小米生产技术要领等内容开展了“订单”式培训,促使产业基地逐年扩大。这几年,全乡的小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多亩,农民年增收近75万余元。
像这样让农民自己“点菜”、科技人员按需施教的“菜单”式选学培训在张掖市普遍开展,实用的培训让农民搭上了致富的“直通车”,也造就了一批批一技傍身的“土专家”、“田秀才”。据统计,共有13.8万人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1.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
“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分布广,对实用技术的需求多样。只有按照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开展培训,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培训效果才能凸显。”张掖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菜单”式选学的特点是培训围绕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自下而上生成培训计划。通过分层次、分行业制定培训标准、培训流程和培训“菜单”,下发技术培训服务联系卡,由农民按需“点菜”,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照单料理”,实现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相融共促。
基地示范式培训,是另一种较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张掖市统一制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筛选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带动能力较强、硬件设施齐全的174个培训示范基地,直接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形成了以基地带动技术培训、以技术培训促进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此外,张掖市还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式培训,建立以“村党支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培训责任体系,通过企业、协会下派技术人员手把手开展培训。
完善保障形成长效——引导师资下沉基层
在张掖的乡镇村社,经常可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身影,“张技术”、“李技术”成为老百姓对技术人员的昵称。在农民眼里,技术干部可是帮助他们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培训工程中,张掖市建立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分三批从市直农口部门抽调180名专业技术干部挂任科技副乡镇长,具体负责培训工程;另一方面,推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联乡包村挂项”制度,89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联系58个乡镇、497个村、1300多名种养大户,努力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
张掖市把农技人员服务农村基层的情况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挂钩,对长期服务基层一线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评先树优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此外,该市还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国家和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采取技术承包、智力投入等方式,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允许从中取得相应报酬。
张掖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主任张文斌就是在培训工程实施中成熟起来的专家。他先后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00多人次、农民技术骨干3000多人次,编著多本专著和科普图书,2012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甘肃省优秀专家。
为了给培训工程提供持久的保障,张掖市建立市、县、乡三级资金配套制度,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经费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还鼓励和支持民办培训机构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共同承担,社会力量积极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魏杰)
新闻推荐
关尧在霍城镇双联行动暨扶贫攻坚协调会上指出 确保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整体推进
本报讯(记者李佳颖)10月29日,副市长关尧带领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农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赴山丹县霍城镇检查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并与县、镇、村三级干部群众座谈。关尧指出,要把握发...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