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让城市居民用上优质水,让企业职工吃上安心饭,是她的人生追求,在她的带领和努力下,供水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来水的水压稳了,水量足了,水质的标准提高了,半夜起来等水的事再也没有了,按表计量收费公平合理了……她在事关千家万户的供水战线上兢兢业业,成绩有目共睹,她是山丹县自来水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王惠玲。
2008年,王惠玲就任山丹县自来水公司经理。当时企业连年亏损,职工人心浮动,部分居民因吃水难题无法解决而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面对重重困难,王惠玲认真分析,寻找破解办法,确立了“以德治企、项目兴企”的经营思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对职工队伍进行优化重组,建立竞争机制,实现目标责任制管理,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局面。针对管网老化和自来水供不应求的艰难局面,王惠玲忙前忙后,多方筹措资金改造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解决居民饮水难题。启运供水加氯设施,保障水质安全,填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经过5年不懈努力,公司供水机井由原来的6眼增至13眼,供水主管由原来的46公里增至85公里,实际日供水能力由6300立方提高到12000立方,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693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公司效益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先后4次为职工调整工资,使人均工资由原来的650元增至现在的2100元。
位于城郊山丹煤矿的乐民小区由于供水管网老化,吃水困难长期困扰小区居民。得知情况后,王惠玲多次前往小区实地调研,规划改造方案,并筹措资金50万元改造供水管网5.4公里,彻底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吃水难题。
群众吃水难题得到解决,职工工资得到保障,企业效益逐年递增……这之中,饱含着王惠玲和全体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长城新村缺水!乐民小区吃不上水!采取二、三级泵站延时加压供水!水量水压不足,仍然无法供水!正值夏季用水高峰期,四处缺水的电话频频而来,用户怨声载道。得知情况后,王惠玲立即组织人员,借用洒水车为居民上门送水,解决了两个小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她带领职工为长城新村新打200米的机井一眼,敷设管网并改造部分设施,保障居民正常用水。“那时候,王经理带着自来水公司的人天天开车来为居民送水,从不间断,现在为居民打了1眼机井,我们用水方便多了,真的非常感动。”长城新村居民朱慧珍说。
采访中,大家纷纷赞扬王惠玲:“王经理全心全意干工作,确实付出了太多,我们都感到非常佩服!”
工作中,王惠玲白天忙着抓生产,抓建设、抓管理,晚上研究工作方案,思考治企方略,管网改造现场经常出现她的身影,发生供水事故她都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抢修。2010年初,自来水公司承接高效畜牧业养殖园区供水任务,她带领水文队专家、测绘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徒步在里程6公里的滩上反复测算,及时完成了设计规划,以最快速度为小区供上自来水;2012年8月13日,为解决新城区建设用水且不影响过往车辆和行人,她亲自带领技术骨干连续作战20多个小时,将清澈的自来水送到了新城区;2013年1月3日晚上10点,大东门盘旋路主管爆裂,刚出差回来的她带领抢修人员在冰天雪地里奋战6个小时,及时恢复供水……就是在这样一件件实事的办理中,王惠玲得到了职工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公司在群众心中也树立起了负责任、讲诚信的良好形象。当记者问及他的家庭问题时,这位女强人却忍不住流下了内疚的泪水:“这么多年来,我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家庭亏欠得太多了,要不是家人无怨无悔的支持,也没有我的今天。”
情系民生,汗洒供水,这是王惠玲人生的真实写照。在她所取得的成绩背后,没有幸运之神的宠爱和眷顾,我们看到的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坚持。多年来,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点亮了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命之光,诠释了“让城市居民用上优质水,让企业职工吃上安心饭”的供水人的质朴情怀。
新闻推荐
山丹讯山丹县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开发科研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按照新增利润给予一次性重奖。至目前,全县命名表彰市、县...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