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秉珍
近日,记者在山丹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看到一派生机勃发的喜人景象:一座座井架林立,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天际,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在荒滩上崛起,令人感受到浓郁的奋进气息。
山丹县着力把循环经济产业区建成生态经济示范区,构筑以煤为龙头的“煤电联营、电铁联产、热电联供”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的强力推进,该县打造以循环经济为引领的全市重要的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冶炼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精诚招商结硕果
2004年12月,该县成功引进成都地奥集团入驻山丹,拉开了花草滩煤田开发建设的大幕。2005年5月,项目建设遇到了井巷掘进涌水治理的困难,造成项目无法按原计划建设。是半途而废这个大项目,还是另辟蹊径咬牙推进,这是摆在山丹县委、政府面前的重大抉择。2009年,山丹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作出了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开发建设花草滩煤田的决定。
在此后的几年中,该县积极组织学习考察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多次对花草滩煤田开发建设进行反复考察论证,对开发建设规划进行了数次修改完善。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陕西、北京等地洽谈煤田复工开发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节会招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驻点招商和亲商、安商、暖商措施,最终引入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入驻山丹开发建设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2011年1月,黄河矿业集团在山丹注册成立丰汇矿业公司,以1.42亿元收购了成都地奥张掖市宏能煤业有限公司全部资产,重新启动了项目建设,翻开了花草滩煤田开发建设新的一页。
上下一心促发展
项目重启以来,该县协调黄河矿业集团着手编制《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去年3月,该规划通过了省工信委专家评审,规划设计总投资162亿元,规划面积286公顷。
该县把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提高到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位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聚,全方位地大力支持产业区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促发展的强大合力。陕西黄河矿业重启项目以来,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年产90万吨原煤矿井主副井掘进1041米,地面土建工程完成工业广场进场公路路基、管涵工程,完成了10KV配电室等工程的主体建设,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600万吨选煤厂完成主厂房、精煤仓、动筛车间等的主体建设,400万吨储运场完成原煤储运仓、物资储运库的主体建设,全部土建工程今年6月封顶,选煤厂9月投产试车,110KV变电站和水源地建设工程建成投入运行。
循环经济前景美
记者了解到,产业区主要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原煤开采及洗选加工,投资的目标是为园区的发展打好原料基础,一期投资19亿元,建设年产90万吨原煤矿井1个、年产600万吨选煤生产线1条、年吞吐400万吨储运场1个、110KV变电站1座。二期项目投资5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电石厂1个、装机容量2×300MW煤矸石发电厂1座。三期投资91亿元,新建年产300万吨原煤矿井1个、年产100万吨焦化厂及后续循环经济产业。同时,配套建设高载能集中区,建设年产30万吨铁合金生产线1条、年产80万吨水泥生产线1条、年产2.4亿块免烧砖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多晶硅生产线1条。产业区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2.89亿元,上缴税金19.75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000多个。这三大产业链将演绎一幕又一幕“变废为宝”、“生产资源良性循环”的生动画面,使山丹县成为以循环经济为引领的全市重要的清洁能源、冶炼化工、新型建材加工基地,为推动山丹经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胡秉珍)日前,由山丹县委、县政府主办,山丹县委宣传部、县信息化办公室承办的首届“印象山丹”网络文化月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网站、网络运营企业、广大网友和参赛选手的广泛关注...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