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彤
“和事佬”,原指调节纷争的人,但山丹人民却对其有着自己的理解,就是身边那些乐于助人、德高望重、处事公道、化解纠纷的热心人。
如今,在该县只要邻里有纠纷、夫妻有矛盾、街坊闹意见,“和事佬”们都会及时登门、定纷止争。这一现象,是该县今年在清泉镇文化街社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实体化建设后在群众中形成的共识。116个“和事佬”协会的2万多名“和事佬”时常活跃在大街小巷,倾心演绎着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为构建“和谐山丹”“平安山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岩告诉记者,“和事佬”与“和事佬协会”的出现,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社区居民的自发要求。“虽然社区有治保调解主任,但社区有1386户住户、3256个居民,调解主任无法‘包打天下\’。如果邻里之间的纠纷得不到及时平息,小纠纷就容易演化为大矛盾,而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方法,就是依托群众自身力量。”
位奇镇芦堡村有一家婆媳,时常争吵闹矛盾,后来是村“和事佬”协会会长郭长林召集协会其他成员及时给她们做工作,最终让婆媳愉快和解……桩桩件件,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也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和事佬”的威信越来越高。他们平时分散活动,遇到“情况”互通信息,由“和事佬”协会会长负责召集;议事的时间、地点灵活掌握,一般选择就地“办公”;议事范围也随着社会矛盾纠纷的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由以往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低保救助、物业管理扩大到生产经营、医疗事故、劳动争议等领域。“和事佬”也因此被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新闻推荐
1936年11月的一天夜里,红军队伍路过山丹霍城时,一个小红军因手脚冻肿行走困难掉了队,被追杀红军路过的马匪发现,当时就要杀害。霍城杨家庄一位老人杨秀清看到小红军还是个孩子,不顾危险扑过去,再三向...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