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农业和工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文化产业目前还存在扶持政策不够、“营养不足”的发展难题
柯璀玲一家的民族文化产业虽然做得有声有色,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要做大,就得需要资金,但是一般商业贷款的时间、抵押方式对我们来说都有障碍。”白生龙说,前年老伴儿跟公司的几名女工一起申请了妇女小额贷款,总共贷了40万元,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随着贷款期限的到来,他们面临的是“釜底抽薪”的尴尬。“刚有了起色,贷款到期了,还了贷款后又遇上资金难题了。”
白生龙的难题在张掖乃至甘肃比较普遍。“不少文化企业才从个体户、家庭作坊式的发展模式转变过来,财务资料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贷款不好办理。”苟永新认为,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大的政策环境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是支持的政策不具体、不明确,过于宏观,特别是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缺乏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
丹美民间工艺美术公司的创始人周玉梅也是个名人,她在剪纸、烙画、麦秆画创作中找到了商机。虽然已经将艺术创作变成文化商品,但她的公司同样也遭遇资金瓶颈。
“周玉梅剪的《红楼梦》连环画虽然很有名气,但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目前实际上还是个手工作坊。”山丹县委副书记李仲杰说,如果把政策比作植物生长的养分的话,很多产业的肥已经施足了,等着开花结果就行,但是文化产业却是因“缺肥”而营养不良。
记者了解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看似红红火火,实则举步维艰。不少投资者虽然看好前景,有投资热情,但缺乏切实的动力。如果文化产业能像农业、工业那样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必将激活这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胡秉珍 通讯员杨建刚 生机盎然的大棚、洁净平整的道路、花木掩映的街巷……走进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一派田园好风光映入眼帘。该村借助双联帮扶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