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安维龙
近日,记者来到距离山丹县城45公里的李桥乡中心卫生院采访,只见门诊、病房、超声波检查室里暖意融融,前来就诊、治疗的病人进进出出。
在出院手续办理处,记者看到了该乡巴寨村农民白月英,她正拿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住院期间的票据办理手续,不一会儿就办完了手续。“我得了肝包虫病,在兰州住院治疗前后花了8万多元,自己花了4万元不到,近一半的钱新农合报销了。最近在这里住了几天院,花了469元,自己才掏了209元。”白月英指着合作医疗证上登记的数字对记者说。
在病房,陪护孙子打吊瓶的陈明老人说:“现在乡卫生院的治疗和住院条件比前几年好多了,设备先进、大夫专业,我们看病很方便,也很放心,费用还低。”“都是医改给咱农民带来的好处,现在,看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妇女生孩子还免费……”正和陈明老人一起看病的村民争相说着农民在看病、就医方面享受到的实惠。
陈大爷告诉记者,2007年,他家4口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算是村上最早“参合”的农户。刚开始每人每年只交10元钱,因为大家不懂政策,心中存有疑虑,村干部得挨家挨户催着要。现在每年交30元,只要村干部一通知,大家很快就交齐了钱。
正在查房的宋建荣院长谈起这些年乡镇卫生院发生的新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2007年以前,乡镇卫生院是差额拨款单位,由于工资发不全,没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现在,县上把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工资全额供给。医务人员没了后顾之忧,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急危重病及时转诊。”
该县合疗办副主任王有彤说,从2010年开始,山丹乡镇卫生院实施了药品“零差率”制度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10项服务,农民看病就医更加有了保障。为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山丹县再次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将参合资金筹资标准由2003年人均30元逐年提高到2012年人均270元。同时,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因病住院治疗时,医院还免除部分医疗费。
目前,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健全,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98%,参保人数达141600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新闻推荐
□韩世峰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部署,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新...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