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勤白虎
山丹县李桥乡东沟村山大沟深,地处偏远。以前只有一条两米多宽、坑坑洼洼的泥路,行走十分不便,村里种植的双孢菇也运不出去,每公斤比相邻产地少收入2元……2009年,近12公里的村道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村民们的笑脸如绽开的花儿。“发展起双孢菇产业,担心没收购商收货,愁得晚上睡不着觉。现在路修好后,村民们可以在家等收购商上门收购。”东沟村村支书王财对新修的道路赞不绝口。
东沟村的变化只是该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一个缩影。5年间,总投资4.33亿元、建设里程920公里。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蜿蜒凹凸的乡间小道,犹如一匹匹锦缎,在山丹大地飘旋飞舞。
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逐步构建,该县同步完善运输网络,让农村客运“开得通、坐得起、有效益”。先后建成农村客运站8个、便民候车亭80个,投入客运车87辆,开通公交线路2条,投入车辆14辆、出租车171辆。初步实现了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化,运作过程市场化,规范管理标准化。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村社为节点,纵横交错、辐射合理、畅通快捷、安全舒适、经济方便的农村客运网络建立,初步达到“舒、安、美、畅”标准。
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一条条连通城乡的坦途,都成为“致富路”、“幸福路”。如今,农村公路成为服务“三农”力度最大、成果最显著、农民最受益的成果之一。该县在交通便利的沿路沿线搭建“1369”全民创业平台,1条能人创业长廊、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农”字号龙头企业和9个农民创业园相继建成,以红提葡萄、双孢菇、温室蔬菜和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在田野唱起了主角,蓬勃发展。
随着连接各景区的旅游路的畅通,焉支山景区、大佛寺、山丹军马场、艾黎博物馆、汉明长城旅游日益升温。当年一提旅游还满脸迷茫的当地百姓,今天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办旅游,大马营乡中河村、李桥乡高庙村、清泉镇南湖村、位奇镇十里堡村等一个个新颖别致、风格各异的农家乐、休闲山庄亮相于乡间、林区,数量达150多家,为群众开辟了新的生财之道,也为该县生态旅游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一条条延伸在山丹大地上的公路宛若畅流的血脉,让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带领农民踏上幸福的小康路。陈户乡盘山村村民、85岁的老人徐选德见证了当地交通状况的沧桑巨变,他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公路的开通,现在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通,教育、医疗也‘通\’啦,真是一通百通。”条条大路直通百姓家门口,优质西瓜、双孢菇、红提葡萄、马铃薯、洋葱、中药材、羊羔肉等畅销四面八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350元增加到2011年的6298元,年均增长14.9%。
“条条大路通农家,路面平整又硬化。拉进运出省劳力,科学发展魅力大。感谢政府来重视,丢了扁担车子化。”这是一段位奇镇高寨村村民编唱的顺口溜,朴实的语言唱出了农民在修通农村公路后的喜悦心情和便利的交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翟继宗)山丹县以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劳资纠纷执法检查、立案处置、劳动仲裁、工伤认定“四到位”,确保全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该县组织精干力量,对用工企...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