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新闻 山丹新闻 民乐新闻 临泽新闻 高台新闻 肃南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张掖市 > 山丹新闻 > 正文

山丹:康庄道上阔步行 本报记者武开义胡秉珍

来源:张掖日报 2012-02-27 15:3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武开义胡秉珍

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山丹县,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新农村建设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3452亩,双孢菇、红地球葡萄、精细蔬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建成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39个,牛饲养量增加到2.2万头,羊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只以上,设施规模饲养量占到畜禽养殖总量的53.5%;劳务输转规模稳定在6万人左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被命名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十强县”;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11个试点县中期评估考核中位居第三名。

“二十字”方针描绘美好生活图景

寒冬时节,沿着宽敞的水泥路走进该县陈户乡东门村,只见阳光映照着幢幢粉红色住宅楼,楼内欢声笑语不时飘出窗外,人工湖边孩子们在尽情嬉戏,文化中心里的老人在悠闲地拉着家常……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民们打心眼里高兴,他们说,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我们这里的面貌。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该县与全省其他地方一样,有着一些共性的不足:经济构成方面,亟待更新改造的老工业基地,相对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有待开发的各种资源,刚刚起步的二、三产业;自然生态方面,荒漠、湿地、雪山、草场并存,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充分说明了山丹作为典型范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9年,该县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选择了2个镇、18个村作为试点,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二十字”方针,在山羊堡、芦堡、花寨、郇庄等18个省列新农村试点村中,选择8个村,按照“收入多元化、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乡风文明化”的“六化”建设标准,以实施“1369”工程为载体,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路子,打造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村、农民收入先进村、生态环境样板村、基层组织模范村,成为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新亮点和排头兵。

这些,都为该县广大农村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图景。

多业并举鼓起农民腰包

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谓千载难逢,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最大限度地激活发展要素,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长远机制,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对山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该县的做法是,把特色农业、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三个重点,把做强设施农业、做优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劳务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项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综合效益,狠抓任务落实,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取得明显成效。

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培植农民增收新亮点为突破口,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整合、支持力度,以红地球葡萄、双孢菇、高原夏菜、舍饲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全县新增以红提葡萄、食用菌、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1533亩,累计达3452亩。改造提升畜牧业,建成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39个,牛饲养量增加到2.2万头,羊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只以上,设施规模饲养量占到畜禽养殖总量的53.5%。

主导产业全面优化升级。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改造提升草畜、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等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全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4.57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达8.34万亩。

新兴产业培育起步良好。以培育特色、提高效益为重点,突出抓好高原夏菜、食用菌、沙棘、蜂蜜、砂田西瓜和孜然、茴香制种等新兴特色产业。去年,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

劳务产业蓬勃发展。结合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突出技能提升、基地拓展、维权服务、品牌打造、回乡创业五项重点,进一步拓展劳务市场,全县年输转劳动力达6万人左右,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

能人带动拓展致富空间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加强引导、注重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行政命令,包办代替,更不能搞盲目攀比,形式主义,加重基层和农民负担。”该县县委书记赵学忠说。

启用能人、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拓展群众致富空间,是该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创新。加大对党员和务工人员中的致富能人的培养和教育,大胆启用有文化、懂管理、善经营,自身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当“村官”,让能人走上新农村建设的舞台,同时把有培养前途的能人优先列入党员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活力,他们利用自己带回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为农村经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能人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实惠,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金翅膀,达到了启用一人、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目的。

至目前,全县有80多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有30人左右。2010年,致富能人带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带回劳务收入3亿元,在全县输转劳动力和劳务收入中的比重都在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致富能人中拥有过亿元资产的已有3户,拥有千万元资产的达50户,百万元以上的510户,10万元以上的6300户。

此外,该县还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城镇化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六化”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该县紧扣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全县选择8个村,按照“收入多元化、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乡风文明化”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六化”示范村建设,集中反映和展现新农村试点建设成效,进一步探索符合全县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路子。

广辟新途径,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该县坚持把特色农业、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三大重点,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举,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由主要靠农畜产品增产提价转向主要靠拉长产业链条提质增效。8个示范村重点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上都实现了新进展。示范村共流转土地8800亩,每亩土地地租收入与务工收入相加亩均收益都超过千元。清泉镇郇庄村依靠城郊优势、霍城镇西关村依托集镇建设、大马营乡花寨村立足旅游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增经营户180多户,群众就业面和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相当一部分农民成为离土不离家、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

培育新产业,农业生产趋向专业化。各示范村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着力走好特色品牌农业、高效节水农业、龙头带动农业、项目支撑农业、科技提升农业、劳务致富农业六条路子,重点发展红提葡萄、双孢菇、制种、肉羊养殖和劳务五大产业,开始向“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产业化方向迈进。至目前,示范村新建红提葡萄日光温室148座,新建双孢菇大棚68座,发展作物制种5600亩,种植马铃薯4485亩,新建养殖小区6个,输转劳务4200人次,上半年实现劳务收入5100多万元。

建设新村庄,集中聚居走向社区化。借助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各示范村按照“功能分开、节约资源、优化重组、相对集中”的原则,围绕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发展特色村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规划,重点抓好群众住宅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8个示范村去年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437户,新建文化广场4个,农家超市4个,村卫生所1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需求。位奇镇芦堡村、霍城镇西关村、陈户乡东门村大力推进农户集中居住,已进入小区集中居住的农户达350户,管理、服务逐步向农村社区化方向发展。

打造新环境,生活空间营造田园化。结合全县开展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示范村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重点组织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三清”,院落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去年,示范村共开展大规模卫生整理活动4次,清理垃圾0.37万方,整治卫生死角30多处,新建生活垃圾处理点25个。示范村全部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部分示范村还配备专人进行垃圾清扫、收集和集中处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围绕村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县林业局编制完成《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村庄绿化规划》,去年各示范村栽植绿化苗木2.5万株,硬化道路8.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示范村整体呈现出村容整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的面貌。

培训新农民,就业能力体现知识化。结合实施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以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村全部建成村级农民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65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70.55%,基本实现各村小组均具有1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户均有1名农业实用技术员的目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专栏经常性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农民科技文化显著增强。

塑造新风尚,乡风民情彰显文明化。示范村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以及文艺晚会进村、文化活动进社、文明生活进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评选文明户675户,位奇镇芦堡村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示范村普遍成立农民业余演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陶冶情操、倡导文明、树立新风,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多场次。群众对惠农政策落实满意率达98.5%;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制度落实满意率达76%;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为示范村建设工作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去年,全县2个试点镇和18个试点村全部或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完成投资6.61亿元(其中18个试点村完成投资2.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3.58亿元的184.63%。如今,18个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达800元以上,最高的芦堡村达6675元。通过大力培育新型特色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5元,比上年增加586元,增幅达12.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农民农闲去打工,下班以后就种田,真正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新闻推荐

山丹推动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

山丹讯今年,山丹县以“一山一寺一村”为重点,着力打造和提升佛山景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文化内涵。以文化大县建设为契机,在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着力打...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丹:康庄道上阔步行 本报记者武开义胡秉珍)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