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吴正楠祁玉洁郑朝华
化零为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彻底解决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临泽县因势利导大胆探索推进“一户一块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了一条土地扩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种效应叠加的致富发展之路,让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红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彻底破解了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瓶颈难题。
“补丁地”化零为整
寒冬时节,甘肃省多地农村已进入“冬闲”,但临泽县沙河镇西头号村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里,挖掘机、推土机轰鸣着来回作业平整土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临泽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7个乡镇拉开帷幕,目前已经有4个乡镇完成建设任务,沙河镇西头号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对于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临泽县鸭暖镇来说,刚开始实施高标准“一户一田”项目,并不是那么顺利。当时村民认为政策是好政策,但也有自己的疑虑。
为消除村民顾虑,鸭暖镇将1200亩分散的“补丁地”整合为“一块田”,进行试点,经过一年的示范后,不但没有出现群众担心的问题,而且还增产增收了。
鸭暖镇张湾村村委会主任闫自明说:“尝到甜头后,村民积极性提高了,纷纷报名参加土地合并整改,由当初政府要我整改到我要整改的彻底转变。”
“一户一块田”是在充分尊重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坚持承包关系、土地性质、以社互换范围“三个不变”原则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要求,通过丈量公示、归并平整、互换并地等方式,因地制宜,将“补丁地”聚成“一块田”。平整后的“一块田”让横七竖八的田埂垄沟、碎田边界、田间道路得到复垦,部分小地块之间的水渠进行有效归整。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自勤说:“高标准‘一户一田’项目让耕地面积扩增约3.6%左右,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配套架设滴管水肥一体化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据了解,临泽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于去年11月份开工建设,两年计划在全县各镇建设高标准农田14.07万亩。目前,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一户一块田”土地平整面积13万亩,下剩的建设任务,当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从“一户一田”到“一村一田”
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临泽县鸭暖镇张湾村七社村民张维钦告别了在“补丁地”“巴掌田”东奔西跑的日子。
“以前浇水可难心了,灌溉完14亩地,至少需要4天4夜,现在地好种多了,不费水,不费人,还不费心。”看到平整后的土地,鸭暖镇张湾村七社村民张维钦打开了话匣子。
张维钦坦言,分散的14亩耕地被整合成一块田,方便了机械化作业,春种秋收省时省力,过去收割时要4至5天才能完工,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收完,农闲时还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临泽县实施土地并块整合后,通过采取统一耕作播种、统一灌溉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翻耕等方式,进行科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农民耕种、灌溉、收割等环节的工时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成本明显降低。
说起一户一田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闫自明更是赞不绝口,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水费亩均由往年140元减少至55元;机器犁地每亩由90元减少至55元;机器收割由往年的140元减少至85元;灌水用工由往年70元减少至20元;化肥每亩260元减少至180元;人工每亩减少2个,累计亩均节约成本505元。这样不但可以让农业节本增效,还可以让农民增收减负。”(转2版)
新闻推荐
临泽讯今年,临泽县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着力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强化卫生计生监督执法...
临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