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张掖 今日山丹 今日民乐 今日临泽 今日高台 今日肃南
地方网 > 甘肃 > 张掖市 > 今日高台 > 正文

遗风·古道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4-2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滕建民文/图

峡口、古道、辽远、苍茫。

正义峡,孤寂地坚守着合黎山,静静地守候在黑河身边,目送河水缓缓西去……

寒冬,像刀子一样的风,肆无忌惮地抽打着我的脸。灰褐色的山崖、石壁,冷峻、威严,偶尔有飞鸟从头顶飞过,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啼鸣,给人一种彻骨的寒凉。边塞古战场的萧杀,险峻,寂寥,苍凉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沉重感。

远去的时光,远去的古人背影,连同一代又一代兴盛衰落的王朝被载入史册,成为过往的记忆。然而,沉睡在黑河边的合黎山,仿佛一位横跨时空,坚守时光的将军,不管岁月如何更替,时代前进的步伐多么迅速,它总也淡不出人们的视线。

辽远肃静的旷野里,脱光了枝叶的树木伸着光秃秃的枝干仰天长叹,沙漠被铁丝网挡着,但依然挣扎着,看那架势想与人类拼个鱼死网破,企图吞噬平坦的公路,侵蚀肥沃的田地。面对空旷的大地,我只能在翻阅过的书籍中,拼凑一些零星的历史图画。

我沿着黑河北岸,一路经过的村庄是七坝、八坝、九坝,经胭脂堡村时突然想起了一个传说,相传,此处在古代有座水池,是北宋杨门女将西征时梳洗之处,由此得名胭脂堡。村庄,一手牵着维系它生命的地理,一手挽着割不断的历史命脉。过罗城乡,村庄依着延绵的沙漠在寒风中静默,沙漠梭梭,枯萎的芦苇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时光,坚守着四季。历史的车轮从这里碾过,留下了散落在大地上的村落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的人类。

白花花的太阳,不能给我丁点的温度,寒风犹如时光的影子,形影不离的跟随着我,并卷起一股股干燥的细沙,忽地抛向空中,刷地落在地上。此时,如黑色丝带蜿蜒的公路,听不到马嘶潇潇,驼铃叮当,只有偶尔路过的汽车扬起一股风尘,随即散去。瑟瑟的长风,像一只古老凝重的谣曲,在空旷的黑河边徜徉。

我跟着黑河的水流进入了沙漠边缘最后一座村庄。

天城村,这是一座与正义峡紧紧相连的村子。也是我刻意寻访的历史物证。

轻轻走进村子,唯恐惊扰了远古的先民。不经意间与断墙,古堡对视,触碰到残砖碎瓦,岁月深处黑河岸边争战的场景立刻闪现在眼前。那嘶鸣的战马,曾一次次摆开阵势,追逐,拼杀。闪过寒光的利剑,沾着血渍的弯刀都在这里刻下了痕迹,那些无所畏惧的勇士们流淌的汗水,洒下的鲜血已浸透到这片土地的最深处。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为守护家园,黑河孕育了诸多英勇无畏的人物,也为天城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而天城村也在忍痛中,承受了沧桑风雨的浇漓与硝烟战火的炙烤。

黑河水绕天城村而过,合黎山将它环抱怀中,一山一水形成了天然的防卫屏障。登高俯瞰,树木掩隐,屋舍俨然,古朴沧桑。白墙红瓦的房屋,干净的街面,整齐的巷道,电信,电网,卫生所,商铺等。好多人家门前停放着小汽车,穿着入时的人们等等。现代化设施,掩盖了一切,远古的影子荡然无存。走出村子渐次升高的山峰,峭立在山崖石壁上风雨剥蚀的燧墩,长城断臂,古城墙的残垣,倾倒的古堡痕迹,颓败孤寂的烽火台,还存留着当年硝烟的痕迹。透过缕缕旧痕,依然能感觉到古战场重重的威严和煞气。

岁月深处,祁连山草原,黑河岸边,生性剽悍威猛的马背民族,为了生存的利益,时常对农耕民族进行袭击和骚扰。

苍茫悲情的狼烟,伴着千年前哑然的寒风,沉默着游荡在黑河上空。为了强占“三秦锁钥,五郡咽喉”的控制权。那长风鼓动的猎猎锦旗,裹挟的金戈铁马,像疾风一样席卷在祁连山下。正义峡被剑伤刀劈,合黎山忍受着无言的疼痛,寒风无法封冻黑河悲怆的泪水。

回眸两千多年的历史舞台,历代王朝无不倚重河西走廊。从西域,漠北高原挥戈执箭的异族,一直虎视眈眈觊觎肥美丰饶的黑河沿岸。日渐强大的匈奴民族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独立王国,并对汉民族怀有敌对和仇视情绪,对中原汉王朝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在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终将积蓄了多年的力量爆发出来。大汉决心收复河西走廊,断匈奴右臂。从此,西部祁连山下硝烟弥漫,攻伐争战拉开了序幕。

汉军第一次的战场是在永固的八卦营。霍去病率领的汉军不仅歼灭了匈奴军9000人,还击杀了匈奴的卢侯王,折兰王,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平息河西走廊的战火,汉军再次出征,从河西走廊北部过居延海,沿黑河与匈奴再次交战,这一次更是大获全胜,“得酋涂王,以众降着2500人,斩首33300级,获5王,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

沿路,在正义峡的皱褶里,到处能寻见丝绸之路遗留的古迹。眼目穿越壕沟,迷离顿挫间,尘埃四起,马蹄声脆。仿佛看见领队的骑士,操戟执盾的甲士,跟着咚咚作响的战鼓,喊杀声震撼着苍茫逶迤的合黎山。无数悲壮的声音,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传奇,绘出了一条畅通无阻的丝路大道。

悠悠丝路古道,穿越了山川,河流,戈壁大漠,所见的繁华萧条,富庶,贫穷,所遇的冷风凄雨,寒霜冰雪,所感受的风土人情;中原的清流,雪山的冷月,边关的风沙,还有望不到尽头的远方……

争战过后,硝烟散去。在这片留下伤痕和疤结的土地上,也留下了无数让我们敬仰和怀念的英雄、勇士。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粉尘永远的消逝了。

历史,是人类心匣中珍贵的遗产。丝路古道的深厚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永无止境的追寻和探究课题。天城村的乡村医生罗喜,用他小学文化水平,凭着口传记述,寻找文物古迹,详查档案资料,编撰了一部11万字的《天城志》。他的文字不仅仅是天城村的历史,也是古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他的文字里清晰地记录着被村人敬佩的阎相师,这位在祖辈的影响下,好文喜武的壮士,为了驻守边疆,弱冠之年投军从戎,立功建业,受乾隆帝赏赐。因病奏请解任,奉旨得食全俸。后病卒。为此值得骄傲的是,他被加赠太子太保,赠谥“桓肃”。

那些远去的脚印,那些消逝的背影,那一片片废墟,一块块断裂的石碑,一行行或清晰或模糊的文字,一座座静默的坟包,都一一珍藏在天城村,深藏在一代又一代人深深的记忆里。

其实,流逝的岁月,沉浮的沧海,迁移的桑田,都如这西去的流水。

站在正义峡,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度。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传说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自此黑河中分,仅此一线,河水随地势蜿蜒曲折穿越峡谷,日夜不停地向西流入居延海的茫茫大漠。而《山海经》也有记载,上古时期,祁连和合黎二山之间,湖泊密布,千流纵横,泛称“石海”。《禹贡》也有记载“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新修张掖县志·地理志》载“张掖在洪荒时代,是一大片大湖,弱水泛滥其中,各水,泉水悉固注之,无所谓大陆也。禹导弱水至于合黎,居民始有耕地。”

历史远去了,但依然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在这亘古如斯的水流面前,人类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分裂融合。黑河一刻也不停歇地冲撞着合黎山粗粝的青石岩层,滋润着沿岸数以万计的生命,在正义峡叩探自己命运的归宿,哺育河西走廊一个又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

一个地方,只要有抹不去的历史烟云,不论时间的长短,岁月的淹没,它总会被世人想起而不断地挖掘出来,进行追忆、怀想。

落满沧桑的正义峡,让人生出无尽的怀想。那些远去的驼队,那些风尘仆仆的商客,那些传播文明的使者,那些肩负使命的将士,都在此驻足停留,挥洒热血,奉献青春年华。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此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感怀的笔墨,昂扬炙热的情怀,以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激情和豪迈。

如今,正义峡因改道而显得孤寂落寞。然而,眺望茫茫古道的长路,聆听呼呼的风声,依然能听到苍山的心跳,依然能感受到大漠的呼唤,感觉到黑河的呼吸,触摸到了历史存留在正义峡的温度……

新闻推荐

胭脂堡人治沙记

本报通讯员许大凯高台县黑泉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对于“风沙肆虐”这四个字有着切身体会...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遗风·古道)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