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尚侦的擀毡技艺
说起擀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都清楚地记得,特别在农村,谁家炕上铺有一席擀毡,那么表示这个家庭即便不是富足之家,起码也是殷实之户。姑娘出嫁时,擀毡也是必备的陪嫁物。另外,由于擀毡防潮、隔土、保温,它更被广大的农户人家所钟爱。时至今日,擀毡成为了一种记忆。1月8日,记者自张掖市了解到,这项濒临绝迹的手艺已经被列入第四批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经的生活必需品
据史料记载,擀毡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在甘肃,擀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朝时期,蒙、回、汉等多民族进驻河西地区,当时蒙古族人居住毡堡,用毡作褥,一些当地居民就向蒙古族人学习了擀毡技艺。从此,擀毡技艺在张掖高台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毡匠”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尤其在明清时期比较兴旺发达。
现年72岁的许尚侦是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村民。据他介绍,他的祖辈清代末年就学会了擀毡这一手艺,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把技艺传给了他。据许尚侦讲,当他的擀毡技艺比较纯熟时,他会根据人们的需求,擀制单人毡或双人毡。活多时,门庭若市,忙都忙不过来。许尚侦靠着这门手艺,娶了媳妇,养活着全家。擀毡匠曾经风光无限,日子虽然过得不是特别富裕,但也比村里很多人要强得多。
如今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尚侦把这门技艺传给了儿子许兵。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时,床上用品五花八门,毡已不被人们所看好,需要擀毡的人越来越少。2007年,许兵和父亲商议后,终止了这门手艺,这一停就是11年。许兵讲,擀毯全是手工活,包括弹毛、喷水、卷毡连、捆毡连、擀连子、洗毡、整形、晒毡等9道工序,费时又费力。“单人毡18元,双人毡27元。辛苦一场,赚不了几个钱。”许兵遗憾地说。
记者看到,许兵家擀毡的工具弹毛案、弹毛弓、毡连子、尺杆等,都被搁置在后院储藏室里,上面布满了灰尘。最后一次使用是前年,许兵的儿子结婚,许兵和父亲把陈放许久的擀毡工具拿出来,该修理的修理,该换的件儿换了,用1天的时间赶制了两床毛毡……
2018年年底传来好消息,擀毡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擀毡技艺将被得到传承和发展。许兵说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擀毡技艺这项地方文化的载体如今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了。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雒焕素通讯员王虎周淑云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利江)1月20日,由市桥牌协会主办,高台县桥牌协会承办,滨河集团张掖分公司协办的迎新春“滨河九粮春杯”桥牌邀请...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