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郭晓芸
七月的高台,无论县城还是农村,皆被浓郁的绿意所覆盖。昔日的“风沙源”,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生态恢复和治理,如今已实现了“生态城”的精彩蜕变。
走进高台县重点风沙口之一的许三湾,曾经风沙肆虐、黄沙漫天的景象早已不见。经过改造的沙化土地上,连片的露地葡萄、梨树、杏树果满枝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原先我们在这里干活时,一刮风,沙尘满天飞,根本看不见人。现在树长起来了,风沙也小了。”在许三湾林业基地打工多年的农民杨忠良,亲眼见证了许三湾沙退绿浓的变迁。
许三湾的变化,只是高台县近年来大力防沙治沙、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台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全县沙化土地334.8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1.3%。
近年来,县里以“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坚持“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发展战略,以绿色发展为主线,通过深入实施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绿色生态屏障。
黑泉镇胭脂堡滩,是县里的重点风沙口之一,昔日因植被覆盖率低,沙丘移动快,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这几年,县里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采取机械开挖加固引水渠、引水沙地灌溉、植树造林等措施,进行了持而不懈地治理,实现了“林茂沙退”。
“原来这里大片都是沙漠,一刮风,渠都填掉了。这些年县里搞防沙治沙,梭梭长起来了,环境好了,庄稼也长得更好了。”护林员秦希业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高台县已先后对北部八坝滩、西部西沙窝、南部南华滩等风沙口都进行了综合治理,在县城周围形成了2条南北宽10余公里、东西绵延137公里的绿色屏障,有力封堵了外围风沙的侵袭,扩大了绿洲外延。
同时,县里还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子,把发展沙产业作为实现绿色增长的引擎,充分利用沙荒地积极栽植景观林、经济林,推动“防沙治沙”向“治沙用沙”转变,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果、林木种苗花卉等沙产业。
在合黎镇八坝滩,笔者看到,昔日沙尘飞扬的戈壁滩已被浓浓的“彩妆”覆盖,中华红叶杨、鸡心果、胡杨等各类景观树争奇斗艳,部分果树上已硕果累累,将荒滩装扮得五彩斑斓。
八坝滩是高台县近年来重点治理的戈壁荒漠之一。以前这里数公里见不到绿色,出现大风天气更是风起沙扬。近两年,该县积极在八坝滩上栽植适生树种,并引进龙樟文化旅游公司在这里投资发展生态观光产业。
“目前,已栽植红叶杨、胡杨、东北五角枫等各类景观树,海棠、蟠桃、油桃、鸡心果、早酥红梨等经济林180多种490万株。”龙樟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王嘉玉介绍说,“等到秋天,这里就能欣赏到‘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的美景了。”
如今,依托丰富的沙化土地资源,高台县的“沙文章”做得风生水起,林草间作、酿酒葡萄、林木种苗花卉、肉苁蓉、木本油料树种栽培等沙产业不断壮大。全县已发展优质牧草、酿酒葡萄、梭梭肉苁蓉接种5万多亩,林业经济年产值达3.5亿元。
新闻推荐
高台讯(记者许大凯)7月9日,2018年甘肃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班在高台县开班。此次培训班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教育部语言文...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